电影《大决战》的主题音乐网络朗诵家 宏军 参加2011 夏青杯朗诵大赛,朗诵《沁园春长沙》 用的配乐就是电影《大决战》的主题音乐,本人在现实中指导的一个50名小学生集体朗诵《沁园春长沙》 用的配乐也是电影《大决战》的主题音乐。而且建议:大决战的主题音乐在《大决战》三部作品中旋律略有不同,选用《淮海战役》的主题音乐更合适。
沁园春长沙洪军朗诵 沁园春长沙经典朗诵视频
沁园春长沙洪军朗诵 沁园春长沙经典朗诵视频
旋律与这首词很配啊
沁园春·长沙
近现代 ·
寒秋1,湘江2北去,橘子洲3头。
看万山4红遍,层林尽染5;漫江6碧透,百舸7争流8。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9。
怅寥廓10,问苍茫11大地,谁主12沉浮13?
携来百侣14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5。
恰16同学少年17,风华正茂18;书生19意气20,挥斥方遒21。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2。
曾记否,到中流23击水24,浪遏25飞舟?
情感写景抒怀高中古诗景色壮志
译文
逐句全译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 泽 东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的时年33岁。一月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在广州参与“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宣传。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词,但是现在已经背不下来了,可以百度一下
是谢写的一首诗
这可是我上课的教案诶,给你看看吧~~~~
【年代】:现当代
【作者】:
【作品】:沁园春
【内容】:长沙(1925)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赵恒惕再次通缉。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如辛亥革命、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如辛亥革命、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沁园春 长沙》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在《沁园春 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在《沁园春 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ei guo feng guang,qian li bing feng,wan li xue piao。wang chang cheng nei wai ,wei yu mang mang;da he shang xia,dun shi tao tao。shan wu yin she,yuan chi la xiang,yu yu tian gong shi bi gao。xu qing ri,kan hong zhuang su guo,fen wai yao rao。)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jiang shan ru ci duo jiao,yin wu shu ying xiong jing zhe yao。xi qin huang han wu,lue shu wen cai;tang zong song zu,shao xun feng sao。yi dai tian jiao,cheng ji si han,zhi shi wan gong she da diao。ju wang yi,shu feng lien wu,hai kan jin zhao。)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是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1936年,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参考资料:
bei guo feng guang,qian li bin feng,wan li xue piao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wang chang chen nei wai ,wei yu mang mang;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da he shang xia ,dun shi tao tao.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shan wu yin she,yuan chi la xiang,yu yu tian gong shi bi gao.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xu qing ri,kan hong zhuang su guo,fen wai yao rao.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jiang shan ru ci duo jiao,ying wu shu ying xiong jing zhe yao.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xi qing huang han wu,lue shu feng cai;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tang song zu zong,shao xun feng sao.
唐宗宋祖,稍逊。
yi dai tian jiao,cheng ji si han,zhi shi wan gong she da diao.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ju wang yi,shu feng lien wu,hai kan jin zhao.
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沁(qìn)园(yuán)春(chūn) · 雪(xuě)
毛(máo)泽(zé)东(dōnɡ)
北(běi)国(ɡuó)风(fēnɡ)光(ɡuānɡ),
千(qiān)里(lǐ)冰(bīnɡ)封(fēnɡ),
万(wàn)里(lǐ)雪(xuě)飘(piāo)。
望(wànɡ)长(chánɡ)城(chénɡ)内(nèi)外(wài),
惟(wéi)余(yú)莽(mǎnɡ)莽(mǎnɡ);
大(dà)河(hé)上(shànɡ)下(xià),
顿(dùn)失(shī)滔(tāo)滔(tāo)。
山(shān)舞(wǔ)银(yín)蛇(shé),
原(yuán)驰(chí)蜡(là)象(xiànɡ),
欲(yù)与(yǔ)天(tiān)公(ɡōnɡ)试(shì)比(bǐ)高(ɡāo)。
须(xū)晴(qínɡ)日(rì),
看(kàn)红(hónɡ)装(zhuānɡ)素(sù)裹(ɡuǒ),
分(fēn)外(wài)妖(yāo)娆(ráo)。
江(jiānɡ)山(shān)如(rú)此(cǐ)多(duō)娇(jiāo),
引(yǐn)无(wú)数(shù)英(yīnɡ)雄(xiónɡ)竞(jìnɡ)折(zhé)腰(yāo)。
惜(xī)秦(qín)皇(huánɡ)汉(hàn)武(wǔ),
略(luè)输(shū)文(wén)采(cǎi);
唐(tánɡ)宗(zōnɡ)宋(sònɡ)祖(zǔ),
稍(shāo)逊(xùn)风(fēnɡ)骚(sāo)。
一(yí)代(dài)天(tiān)骄(jiāo),
成(chénɡ)吉(jí)思(sī)汗(hàn),
只(zhǐ)识(shí)弯(wān)弓(ɡōnɡ)射(shè)大(dà)雕(diāo)。
俱(jù)往(wǎnɡ)矣(yǐ),
数(shù)风(fēnɡ)流(liú)人(rén)物(wù),
还(hái)看(kàn)今(jīn)朝(zhāo)。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人物,
还看今朝。
作者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在这以前,一九四五年十月,在重庆曾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参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索句渝州叶正黄〕注),因而被重庆《新民报晚刊》在十一月十四日传抄发表,以后别的报纸陆续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文汇报附刊》,曾将作者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的墨迹制版刊出。
注释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
〔稍逊〕意近“略输文采”。,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原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导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骨肉相残。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主人?是,是劳苦大众。同志的词《沁园春·雪》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这么一幅画面: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大众手中,才能有光明前途;如雪后的河山,壮丽灿烂,气势磅礴。
◎作者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家、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主义的伟大真理,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的新。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诗词。
◎背景
1936年2月,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则迎合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全军的地位。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知识览通]
◎语音
1、分外 :分(fèn)不能念成fēn
2、妖娆 :娆(ráo)不能念成yáo
3、稍逊 :逊(xùn)不能念成sūn
4、成吉思汗:汗hán不能念成hàn
5、俱往矣:俱(jū)不能念成jù
6、数人物:数(shǔ)不能念成shù
7、今朝:朝(zhāo)不能念成cháo
◎字形
1、沁园春:“沁”不能写成“泌”
2、惟余莽莽:“惟”不能写成“唯”
3、竞折腰:“竞”不能写成“竟”
4、文采:“采”不能写成“彩”
◎词语:
1、塬: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2、莽莽: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3、顿:立刻。
4、须:等到。
5、妖娆:艳丽多姿。
6、折腰:鞠躬,倾倒。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7、输、逊:都有、失的意思。
8、: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概指广义的文化。
◎常识
诗人
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谐。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沁园春·雪》是一首古典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辨结构(结构示意图)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上阕 : 北方雪景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 写景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无数英雄 过渡(抒情)
下阕 : 评古论今 惜秦皇汉武 否定(议论)
( 议论抒情)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
◎探意旨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大众。“数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大众。总结历史经验,同志强调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手中,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才能取得胜利。
旨在赞颂无产阶级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的严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
“无数英雄”,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以委婉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绩卓著,英雄一世,不愧为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历史的洪流已将他们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作者写景是后面抒情议论的基础,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