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晶闸管承受的反向电压是线电压(课本有u vt的波形图)因给出的一般是变压器二次侧相电压U2,故先转换成线电压 即√3U2,再转换成线电压峰值 即√2×√3U2。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三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三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三相桥电阻负载时,由于电流断续,晶闸管会关断,这时正向电压为根号二的相电压,反向电压为根号6的相电压,在阻感负载时,电流一定连续,所以正反向电压都是根号6相电压。
扩展资料: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六只晶闸管组成,VS1、VS2、VS3、为共阴极组,VS4、VS5、VS6为共阳极组。
在交流电源的一个周期内,晶闸管在正向阳极电压作用下不导通的电角度称为控制角或移相角,用α表示;导通的电角度称为导通角,用θ表示。在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中,控制角的起点,不是在交流电压过零点处,而是在自然换流点(又称自然换相点),即三相相电压的交点。
参考资料来源: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可以看成是由一组共阴极接法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一组共阳极接法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起来组成的,如下图所示。
图a)上面一组为共阴极的三相半波整流电路,下面一组为共阳极的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将它们串联起来如图b)所示。将中线去掉,就成了图c)所示的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一般采用三角形连接(图中未画出,目的是减小对电网的谐波干扰),二次侧绕组采用星形连接。工作时,任何时刻共阴组和共阳组各有一个不同相的晶闸管被触发导通。如果各晶闸管都在自然换流点被触发导通,则共阴极组输出电压波形(三相相电压正半周包络线)与共阳极组输出电压波形(三相相电压负半周包络线)之和,就是三相线电压波形正半周的包络线,如图2所示。U0电压为每周期脉动六次,直流电压平均值U0=2×1.17U2=2.34U2。
(1)触发电路应供出足够大的电压、电流。4伏以上、10伏以下为宜。(2)不该触发时,触发回路漏电压应小于0.15~0.25伏,以避免误触发。(3)触发脉冲的上升前沿要陡,避免造成出发时间先后不固定。(4)触发脉冲宽度至少应有6μs以上,应有20~50μs.避免可控硅提前关断。(5)触发脉冲应与主电路同步。脉冲发出的时间
应能平稳地前后移动,以满足改变可控硅导通角的要求。(“可控硅整流装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从触发角α=0o时的情况可以总结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一些特点如下:
1)每个时刻均需2个晶闸管同时导通,形成向负载供电的回路,其中1个晶闸管是共阴极组的,1个是共阳极组的,且不能为1相的晶闸管。
2)对触发脉冲要求:6个晶闸管的脉冲按VT1-VT2-VT3-VT4-VT5-VT6的顺序,相位依次60o;共阴极组VT1、VT3、VT5的脉冲依次120o,共阳极组VT4、VT6、VT2也依次120o;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即VT1与VT4,VT3与VT6,VT5与VT2,脉冲相180o。
3)整流输出电压ud一周期脉动6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故该电路为6脉波整流电路。
4)在整流电路合闸启动过程中或电流断续时,为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需保证同时导通的2个晶闸管均有触发脉冲。为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使脉冲宽度大于60o(一般取80o~100o),称为宽脉冲触发。另一种方法是,在触发某个晶闸管的同时,给序号紧前的一个晶闸管补发脉冲。即用两个窄脉冲代替宽脉冲,两个窄脉冲的前沿相60o,脉宽一般为20o~30o,称为双脉冲触发。双脉冲电路较复杂,但要求的触发电路输出功率小。宽脉冲触发电路虽可少输出一半脉冲,但为了不使脉冲变压器饱和,需将铁心体积做得较大,绕组匝数较多,导致漏感增大,脉冲前沿不够陡,对于晶闸管串联使用不利。虽可用去磁绕组改善这种情况,但又使触发电路复杂化。因此,常用的是双脉冲触发。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发展起来的,实质上是一组共阴极与一组共阳极 (三个晶闸管阴极分别接至整流变压器星形接法的副边三相绕组,阳极连在一起接至副边星形的中点 )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串联。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对触发电路的要求如下: 1、共阴接法与共阳接法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而成,并且取消了公共中线。 2、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有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且其中一个是在共阴组,另一个必须在共阳组。 3、当它们能同时被触通时,才能构成负载电流导通回路。也就是说必须对共阴组与共阳组应该导通的一对晶闸管同时送出触发脉冲。三相半控桥式整流便是其中的一种,此种整流电路只要三只晶闸管、只需三套触发电路、不需要宽脉冲或双脉冲触发、线路简单经济、调整方便。1,电路结构 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比三相全控桥更简单、经济,而带电阻性负载时性能并不比全控桥。所以多用在中等容量或不要求可逆拖动的电力装置中。电路如图所示。它是把全控桥阳极组的3个晶闸管换成整流二极管,因此它具有不可控和可控两者的特性。其显著特点是共阴极组元件必须触发才能换流;共阳极元件总是在自然换流点换流。一周期中仍然换流6次,3次为自然换流,其余3次为触发换流,这是与全控桥根本的区别。改变共阴极组晶闸管的控制角α,仍可获得0~2.34U2Φ的直流可调电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