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是陶渊明。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五柳典故含义 五柳是什么典故
五柳典故含义 五柳是什么典故
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称楚狂接舆。(详细内容参见: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
接舆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之车而歌。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
五柳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接舆:相传为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接舆佯狂避世,曾迎孔子之车而歌。
五柳:陶渊明。
用意:用两个有名的隐士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称楚狂接舆。(详细内容参见: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
五柳应该是 五柳先生(365—427),字元亮。本名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五柳先生”指的是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陶渊明的轶事典故
1、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2、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 ”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请求杀敌报国。 宋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59 秦晋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联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 ”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折:「 ”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60 琴瑟 比喻夫妻感情和谐,《诗经》「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61 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意「 ”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 62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成了隐者的代称。 63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投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诗意情怀。 64 谢家 在诗词里常用「 ”谢家”做典故,意思也不尽相同。 ①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宋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②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 ”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65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口牲血,立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 ”执牛耳”指盟主。《左传》记载:「 ”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地位。 66 北辰 原指北极星。《尔雅》中说:「 ”北极谓之北辰。”后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如王勃《滕王阁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67 莼鲈之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胥书·张翰传》:「 ”翰因秋风起,乃恩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效千里以要名爵’遵命驾便归。” 后来的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成为莼鲈之思。张翰字季鹰,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68 辞第 典故名,典出《史记》卷 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君王赏赐的宅第。 表现了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为重的爱国思想。后又以「 ”辞第”比喻为国忘家的爱国精神。 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69 鸡口牛后 《战国策》:「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70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 ”岁寒三友”之称。 71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眼。 72 三尺 ①代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 ”三尺法”。 ②指剑,剑长约三尺,故用来代称剑。《汉书》:「 ”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73 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74 青衿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 ”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唐杜甫《折槛行》:「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也可作为贤士的代称。 75 陶朱 春秋时期越过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主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 76 咏絮才 东晋谢道韫曾以「 ”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 ”咏絮”或「 ”咏絮才”称女子善于吟咏。 如《红楼梦》第五回「 ”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中,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吟诗才华。 77 逐鹿 《汉书》:「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78 周公吐哺 形容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据《史记》记载,周公吃饭时,曾数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为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 三国曹《短歌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