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个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本义为嘴,引申为容器通外边的部分,出入通过的地方等。口也是个部首字。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关于口字旁的字有哪些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口字旁表示说的字 口字旁代表说的字
口字旁表示说的字 口字旁代表说的字
带“口”字偏旁的字有回、台、加、叶、听、和、足、吗、可、后、亮、句、只、呀、船、右、杏、同、吧、黑、高、问、鸣、事、啼、呛、哨、咪、唱、吓、如、合、啄、号、叫、哗、哪、名、哭、吹、喝、害、知、赢、舌、吞、啥、革、另、兄、咬、嘻、呢、员、喊、古、啸、吃、喜等。
一、鸣[míng]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
4、姓。
二、呜[wū]
1、形容风声、汽笛声等:呜的一声,一辆汽车飞驰而过。轮船上的'汽笛呜呜地直叫。
2、姓。
三、嘿[hēi] [mò]
1、表示招呼或提起注意:嘿,老张,快走吧!。嘿!我说的你听见没有?
2、表示得意:嘿,咱们生产的机器可实在不错呀!
3、表示惊异:嘿,下雪了!。嘿,想不到他真的来了。
四、唉[āi] [ài]
1、表示应答:唉,我在这儿。唉,我知道了。
2、表示叹息:唉,有什么办法呢?。他双手抱着头,唉唉地直叹气。
五、喂[wèi]
1、招呼的声音:喂,你上哪儿去?。喂,你的围巾掉了。
2、给动物东西吃;饲养:喂牲口。家里喂着几只鸡。
3、把食物送到人嘴里:喂奶。给病人喂饭。
在新华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口字和火字合在一起是吙。
吙:huō
1、吐气;吐气声。
2、方言,家。
3、叹词,表示惊讶。
口字旁的汉字有:吐、叹、吃、吵、吹。
一、吐
[ tǔ ]
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
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
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
[ tù ]
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
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二、叹
1、叹气:叹息。可叹。长吁短叹。
2、吟哦:咏叹。一唱三叹。
3、发出赞美的声音:赞叹。叹为奇迹。
三、吃
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
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
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
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
5、承受;禁受:吃得消。
6、受;挨:吃亏。吃惊。
7、耗费:吃力。吃劲。
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
9、见〖口吃〗。
四、吵
[ chǎo ]
1、声音杂乱扰人:早被吵醒了。
2、争执;争吵:吵架。
[ chāo ]
〔吵吵〕形容许多人同时乱说话。
五、吹
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
2、吹气演奏:吹笛子。
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
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
5、吹捧:又吹又拍。
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又吹了。
1、口字旁的字有:吐、叶、吁、味、呕、呼、吸、?、叹、吃、咯、噔、啖、咲、吇、叺、吮、唤、呐、喊、咬、嚼、嚎、啕、咆、哮、呡、叩、吠、咣、吗、吧、叻、叱、咤、吡、呢、哟、呵、吼、叫、哦、呲、咖、啡、喱、呜、哇、啦、吵、叽。
2、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个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本义为嘴,引申为容器通外边的部分,出入通过的地方等。
带“口”字偏旁的字有呢、吮、嗯、哦、号、合、可、古、只、后、名、向、啾、嗤、啖、君、唁、哫、呦、吗、听、噜、喰、唐、吾、啙、啐、唑、器、嚣、喤、呗、呈、嘻、咨、啩、嚝、善、啮、唗、嘹、嗽、喧、噒、嗜、嗢、啬、噽、囒、嗒、哓等。
一、喂[wèi]
1、招呼的声音:喂,你上哪儿去?。喂,你的围巾掉了。
2、给动物东西吃;饲养:喂牲口。家里喂着几只鸡。
3、把食物送到人嘴里:喂奶。给病人喂饭。
二、鸣[míng]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
4、姓。
三、噞[yǎn]
1、(鱼)在水面张口呼吸:“水浊则鱼噞。”
2、食,品尝:“今以荔枝赐将吏,噞之则知其味薄矣。”
3、猛烈。
四、醧[yù]
1、古指在家庭举行私宴。
2、酒美。
3、能者饮,不能者停饮。
五、咒[zhòu]
1、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用以除灾或降祸的口诀:符咒。念咒。
2、说希望别人不得好结果的话:咒骂。咒人。
3、发誓的话:咒。
“口”字偏旁的字:喂、、啦、喀、叨、咳、喷、喃、吵、哈、味、叽、响、嘹、呱、吸、咧、呆、嗽。
口:拼音kǒu
部首:口部
基本解释: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详细解释: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组词和造句:
口岸:kǒu'àn
对外通商的港口,也泛指两国边境设立的过境或贸易的地点
通商口岸
堤岸
邻省水涨,洪泽湖倒灌,上段口岸冲决,我可有什么法子呢?——《儿女英雄传》
:kǒubēi
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
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百年后,已没,而著作常存
亦指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口北:Kǒuběi
长城以北的地方,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也叫“口外”
口不应心:kǒubùyìngxīn
嘴里说的不相应于心中想的
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
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醒世恒言》
口字旁与声音有关的字有吵、唤、喊、叫、鸣、哄、唱。
1、吵:汉字,拼音为chǎo或chāo,意思有声音杂乱扰人;争执;争吵;形容许多人同时乱说话。
2、唤:汉字,拼音为huàn,意思是发出大声,使对方觉醒、注意或随声而来。
3、喊:汉字,拼音为hǎn,意思有大声叫;叫;称呼几个。
4、叫:汉字,拼音为jiào,本义是动词,有强令、口头威胁、宣战的意思;后引申出呼唤、呼求、呼招等义。
5、鸣:汉字,拼音为míng,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鸟类鸣叫,后来引申为一般的鸣响,又用作人名或者地名,也有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的意思,也可作为姓。
6、哄:汉字,拼音为hǒng或hōng或hòng,本义为好多人同时发声,引申为“说话人、“用语言或行动逗人喜欢”、“吵闹,搅扰”,又用作姓。
7、唱:汉字,拼音为chàng,最早见于篆文,本意是依据一定的音律发声,也指歌曲。以左边的口字旁以及右边的“昌”(8画)组成汉字唱(总笔画11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