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最主要的编制参考标注及规范有以下这些:rn《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rn《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300-2001rn《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rn《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rn《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rn《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rn《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rn《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室内环境检测规范50325 室内环境检测规范武汉
室内环境检测规范50325 室内环境检测规范武汉
GB 50325-2010(2013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版) GB50325-2010(2013版)
目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有两个标准,GB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GB/T 18883-201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中GB代表国标,T代表。一般来说,CMA检测机构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指标是:甲醛、苯系物、TVOC、氨等有害气体。检测指标类似,只是执行标准不同。而在GB50325-2020新标之后,又新增了甲苯、、氡等污染物。只不过CMA检测机构的报告虽然是权威的,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对于智能化建筑模式来说不够完整。
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的出现,就帮助室内空气检测进行了智能化的转型。[扩展资料]增加了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种类。GB 50325-2010中室内空气污染物有5种氡、甲醛、苯、氨、TVOC,本标准在GB 50325-2010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甲苯和,合计7种。
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收严。本标准中大部分污染物浓度限值比GB 50325-2010要严格,部分污染物浓度限值甚至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还要严格。由于本标准和GB/T 18883-2002标准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采样要求如采样前门窗关闭时)不一样,所以并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对、学校教室、学生宿舍等装饰装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本标准6.0.14条规定,、学校教室、学生宿舍、老年人照料房屋设施室内装饰装修验收时,室内空气中氡、甲醛、氨、苯、甲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间。当房间总数不大于20间时,应全数检测。对室内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设置进行了调整。本标准中调整了使用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房间检测点数设置。
明确了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检测方法。GB 50325-2010只对氡浓度检测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和探测下限有要求,并没有明确可以选用哪些检测方法。本标准中明确了民用建筑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检测宜采用泵吸静电收集能谱分析法、泵吸闪烁室法、泵吸脉冲电离室法、活性炭盒-低本底多道γ谱仪法。
根据《建标[2001]263号关于发布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的要求,GB50325-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正式施行,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如下:
3.1.1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包括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为:内照指数和外照指数均不大于1.0.
3.1.2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的分类标准(A类、B类)。
3.2.1 室内用人造木板,必须测定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
4.1.1 新建、扩建前必须进行本底氡浓度的测定,并提供检测报告。
4.2.4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3-5倍以下时,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
4.2.5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除按上条进行处理外,还应按《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的有关规定,采取综合建筑构造措施。
4.2.6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的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应进行工程点土壤中的镭、钍、钾的比活度测定。当内照指数大于1.0或外照指数大于1.3时,工程地点土壤不得回填。
4.3.1 一类工程必须采用A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和装修材料。
4.3.3 一类工程的室内装修必须采用E1类人造板材及饰面人造木板。
4.3.10 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木地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4.3.11 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释放量不应大于0.10%.
5.1.2 建筑和装修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设计和本规范要求的,禁止使用。
5.2.1 无机非金属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检测报告。
5.2.2 室内装修用的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有游离甲醛含量或释放量检测报告。
5.2.5 装修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TVOC、游离甲醛含量的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必须有TVOC、苯、游离TDI(聚氨脂类)含量检测报告。
5.2.6 材料的检测项目不全或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必须将材料送有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3 装修用稀释剂和溶剂,严禁使用苯、工业苯、石油苯、重苯及混苯。
5.3.6 严禁在室内用清洗施工工具。
6.0.4 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标准(见附表)。
6.0.18 当室内环境污染浓度的全部检测结果合格时,可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6.0.20室内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严禁投入使用。
一类建筑: 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学校教室;
二类建筑: 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场所,餐厅,理发店。
附表: 污染物质名称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 二类民用建筑工程
游离甲醛 (mg/m3) ≤0.08 ≤0.12
苯 (mg/m3 ) ≤0.09 ≤0.09
氨 (mg/m3 ) ≤0.2 ≤0.5
氡 (Bq/m3) ≤200 ≤400
TVOC (mg/m3 ) ≤0.5 ≤0.6
截止到2019年,并没有废除。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共分为6章和7个目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
本规范属于强制性标准。主编部门为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为中华住房和城乡。
本标准由建设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所发行。
扩展资料: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涂料和水性腻子,应测定游离甲醛的含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溶剂型涂料和木器用溶剂型腻子,应按其规定的稀释比例混合后,测定VOC和苯、甲苯++乙苯的含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胶粘剂,应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游离甲醛的含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溶剂型胶粘剂,应测定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苯、甲苯+的含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阻燃剂(包括防火涂料)、防水剂、防腐剂等水性处理剂,应测 定游离甲醛的含量;
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能释放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不应大于0.10%。
参考资料来源:
GB/T18883-2002是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10是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有以下区别:
1、制定部门不同
GB/T18883-2002,由制定,检测要求门窗关闭时间为12小时,主要用于衡量房屋是否合乎人类环境健康要求,不受约束力,只是指导性标准。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由制定,检测要求门窗关闭时间为1小时主要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工程环保验收检测,具有强制性。
2、针对性的区别
GB/T 18883是和发布的国标性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标准,是人居环境健康尺度,对建筑商、装修商、家具商没有约束力。
GB50325是发布的强制性标准,是建筑、装修验收标准,对建筑商、装修商具有强制性,要求是在项目竣工后1个月以后监测。该标准规定,建筑工程、装修工程必须履行环保验收达标才能交工,严禁不达标房屋交付使用。
3、指标值的区别
GB/T 18883标准涉及室内环境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共19项指标。
GB50325规范只对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和氡等5个项目进行了限定。从指标上来看GB50325比GB/T18883数指要求高。
4、检测条件不同
GB/T 18883标准的要求规定要关闭门窗12小时之后进行。
GB50325标准的要求规定只关闭门窗1小时就进行检测。
扩展资料
家庭室内空气检测标准
一类建筑: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学校教室等;
二类建筑: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场所、餐厅等。
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GB50325-2001)污染物种类Ⅰ类民用建筑工程Ⅱ类民用建筑工程氡(Bq/立方米)≤200≤400游离甲醛(mg/立方米)≤0.08≤0.12苯(mg/立方米)≤0.09≤0.09氨(mg/立方米)≤0.2≤0.5TVOC(mg/立方米)≤0.5≤0.6,一类民用建筑工程适用于家庭检测,二类标准适用于办公室检测。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应在装修工程完工至少七天以后、工程使用前进行。
对个人装修家庭建议装修工程完工一个月以后、家具完全到位一周后进行室内空气检测,这期间应保证充足的通风,以利于有害物质的散发,使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时的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室内环境检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