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注】
胖子和瘦子的主要内容 胖子和瘦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胖子和瘦子的主要内容 胖子和瘦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
在尼古拉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火车站,悲欢离合的集中地。本文也暗示着友人久别初逢的偶然与惊喜。)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富足与安闲)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局促与贫瘠,与友人成鲜明对比)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对老婆孩子的描写,是很好的陪衬,更突出主题。)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他乡遇故知,久别重逢的惊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暗示胖子的富贵出身)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兴奋的简直语无伦次!)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姓氏,新,似乎是炫耀的资本。)……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小孩子有香烟?烧公家图书?又一个纨绔子弟)。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告密多数是为了巴结讨好,献媚的习性由来已久。)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小孩子的性情才最真实)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这个姓氏,及新,是瘦子的赖以炫耀的资本。)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升迁为科长,言谈中有一丝丝得意)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也有丝丝得意,但是顺着瘦子的逻辑来说的,也不算过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好形象,又一个变色龙!)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做出,不是露出,反应出瘦子强挤出来的媚态)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低眉顺眼,卑躬屈膝,顿时,形象就起来)……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重臣!嘿嘿,大人!”(嘿嘿的笑声,仰视的称呼:您,大人!言为心声,自觉短人半截)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莎,新,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读契诃夫短篇《胖子和瘦子》,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两副画面:
一副画面是,瘦子带着他的瘦妻子和眯着一只眼睛的儿子,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热情拥抱,彼此亲吻。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的情况。整个画面中气氛亲切、热烈而又和谐,基调明朗、清丽而迷人。
另一副画面是,胖子说自己已经做到三等文官,并且有了两个星章。这使刚当了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十分地尴尬,十分地惭愧之后,又十分地佩服,十分地奉承,以至弄得胖子直恶心,几次提出又不能够 ,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敬的目送下离去。整个画面的气氛是紧张的,拘泥的和冷索的,让人感到阴晦、浑浊而气闷。
我们的作家就是通过这两副气氛不同,基调不同,色彩不同的画面,给人们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世俗图,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地写出了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丑恶灵魂和卑秽心理。
无疑,瘦子是作品着意要批判的鞭挞的人物。作者为了达到批判和鞭挞的目的,在作品中没有直接地告诉读者自己持什么态度,而是把这么个人物放到整个画面的突出位置,借助前后对比的手法,漫画夸张的手法和互衬的手法去描写,去刻划,从而起到作者不言本意而读者自明的客观效果。
首先,作者把人物本身前后矛盾的言语和行动给以对比式描写,突出了人物身上那种趋炎附势、巴结迎奉的世俗心理。瘦子初见到胖子,惊奇地直叫胖子“老朋友”“米莎,我小时候的朋友!”“亲爱的”,和胖子亲吻时,“眼睛里满是眼泪”,并且反复地毫无拘束地讲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那语言的兴致勃勃,根本显不出半点生分气。但听到胖子“已做到三等文官时”,话语陡然少了,也不象先那么流畅,语气变成了另一个人的,“老朋友”成了“大人”“大贵人”,小时候的朋友成了“您老人家”并且说话时“耸起肩膀,弯下腰,缩成一团”,在胖子告别时,“伸出三个指头握一握手,全身伛下来鞠躬“。人物言行的前后不一致,本身就有一种滑稽效果,再经过作者这么一对比地描写,喜剧效果就更加强烈了。
其次,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来写人物的外貌神态,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那种尊崇、谄媚的奴才相。一个胖,一个瘦,两个在一起,本来就有漫画气息。作者在写瘦子其人的时候,又将其外貌和神态抓住特征进行夸张:听到胖子做到三等文官,得了两个星章,“瘦子忽然脸色变冷了,呆住了”,“脸上的肉很快地向四面八方扭动,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眼睛里,射出火星来似的。”这种夸张恰到好外,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助手把握人物的心理。
再次,作者用次要人物来陪衬主要人物,使主要人物形象的内含更加丰富。作品中除胖子和瘦子外,还有两个人物出场,一个是瘦子的妻子,一个是瘦子的儿子。初看起来这两个人物的设置无甚必要,但细加寻味,我们发现很有必要。从瘦子瘦,他的妻子也瘦,他儿子高挑个儿,眯着一只眼睛,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瘦子地位低下,薪水很少,生活并不宽裕,和他“私下里做烟盒”卖相映成趣,说明他的经济状况很拮据,很窘迫。胖子告别,“他妻子也陪着笑”,他儿子“两胸靠拢,制帽掉到地上去了”“三个人都感到了愉快地惊奇”。我们可以看出,巴结迎奉的奴性心理不仅仅表现在瘦子身上,也表现在他的家人的身上。妻子、儿子身上的奴气又正好映衬了瘦子身上的奴气。
批判、鞭挞瘦子身上的那种奴气,绝非作者的本意。作者的本意是通过这一惟妙惟肖的世俗语图来反蚋十九世纪末沙皇制度下整个俄国现实,抨击形式那种世俗的不合理的制度。我们细读作品,也不难体会出这一点。
幽默短篇《胖子和瘦子》一开头写的是自幼相好的朋友在车站相遇,他们拥抱、接吻,热泪盈眶,这无疑是人之常情。然而,当那个“做了两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两个星章”的“三等文官”时,他“忽然脸色发白”,“耸起肩膀,弯下腰,缩成一团”,而当胖子向他伸手道别时,他竟只敢“伸出三个指头……全身伛下来鞠躬”。
幽默短篇《胖子和瘦子》一开头写的是自幼相好的朋友在车站相遇,他们拥抱、接吻,热泪盈眶,这无疑是人之常情。然而,当那个“做了两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两个星章”的“三等文官”时,他“忽然脸色发白”,“耸起肩膀,弯下腰,缩成一团”,而当胖子向他伸手道别时,他竟只敢“伸出三个指头……全身伛下来鞠躬”。
冯骥才《胖子和瘦子》全文|赏析|读后感
冯骥才
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朋友。一个胖得出奇,一个瘦得惊人。这胖子等于瘦子四个左右。
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需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人人说胖子块头足,身壮力不亏,能显出真正的男人气。于是就出现愈胖愈好的趋势。这位本城最胖的胖子就受到格外重视,人们都向他讨教胖身术。他的照片,言论,轶事,到处争抢刊载。其中他的两句发胖经验:“多吃多睡。动不如静。”被全城人当做口头禅与座右铭。照这两句话去做,果真见效! 本城的胖子就愈来愈多,但一时胖不起来有鼓腮挺肚、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一次,胖子被一群记者纠缠住,非请他说一说发胖的秘诀不可,他信口说一句:“要衣松带宽!” 当日全城加肥衣服就被抢购一空。各种腰带就滞销了。此刻,任何有能耐的大导演、演员,球星、发明家、魔术、特异功能者,都压不过胖子的名气。
某日,胖子兴致勃勃地去找老朋友瘦子。他见瘦子依旧细骨伶仃,便伸出肉磙儿一般的食指直对瘦子的肋巴骨说:
“现在城里人人都学我,你是我的,为什么反不学我?天下还有比你再瘦的人吗?”
瘦子淡淡一笑,颇含自负地说:
“别看你一时走红,等你过了劲儿,就该轮到我了。不信,走着瞧吧!”
过一年,真有了变化。不知哪来一种说法:人胖,发喘,出汗,行动不便,脂肪囤积多,容易患血管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们对一种东西的好奇与兴致渐渐淡了,相反的东西就现出魅力。这说法即刻像一阵风吹遍全城,跟着,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整版一篇文章,曰《瘦子好!》。文章扬瘦抑胖,议论周密,又十分有理。他说,瘦子灵便,体轻,占用空间小,心负担也小,不易患血管病; 据统计,长寿的人中,百分之九十八是瘦子,百分之一是不胖不瘦的,只有一个胖子,看来胖子长命纯属偶然。
自此,人们又开始关心瘦身法了,那个一直被世人遗忘的瘦子,终于被人们当做一件稀世的宝贝发现了。瘦子的经验刚好与胖子的相反。他要人们节食、素食、少吃糖,不喝啤酒,早起打拳,饭后散步,生命在于运动……于是,原先写文章称颂胖子的那些人,又笔锋一转,纷纷撰文,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证实瘦子的经验如何宝贵、可靠和正确。并赞美瘦子是“当代人体重”, “时代要求的体重”, “典型形象”等等。报刊上有关胖子的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他的照片、轶事、经验、趣闻、言论、访问记、报告文学,像漫天飞花,风靡一时。
这天,瘦子在街上遇见胖子。胖子被冷落了,灰头灰脑,无精打采,他感慨地对瘦子说:
“当初你的话还真说对了,早知听你的话,提早设法变瘦,如今一下子很难瘦下去!”
瘦子听了,摇了摇他干树枝般的手指说:
“不! 你应该保持这样,说不定哪天又时兴胖子了!”
选自《鸭绿江》1982年第8期
【赏析】 “官本位”,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心态的重要内涵。由“官本位”而派生出了只唯上、不唯下的世道人心、舆论或思维定势。只要是上面的当官的说的,就是对的;只要是舆论捧场的,就是对的,这就是我国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模式。有这样统一的思维模式,就自然会形成统一的时尚、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言论和行为。至于谁个敢于对它稍有,那是要被视为异端,并加以发落的。
《胖子和瘦子》的作者冯骥才对的风土人情、文化心理有特殊的研究。他写的一些作品,由人心切入,画出了一幅幅真切迷人的风俗画。他这篇,就是从文化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传统的“官本位” 心态作了。胖子和瘦子,是人的体型的两个极端,过胖过瘦都是病态,这是谁都懂得的常识。可是一经舆论的臧否,“病态”也就变成了“常态”,而且成了“理想态”。一时,“胖子”被捧为“理想态”,自然要列出这样那样的许多理由;一时,“瘦子” 被推为宣扬的对象,当然也会排出许多扬瘦抑胖的理由的。反正,欲褒贬之,何患无辞!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句话,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是真理,就是用它来概括上的时尚的起落、消长也是很适合的。可惜,人的一辈子如果只在这样“时兴”、“不时兴”中过去,实在白来人间一场!我赞赏瘦子的“清醒”,他看破了时尚兴废的奥秘。 然而他也有不足之处, 这就是他对于自己的“细骨伶仃” 的病态缺乏自知之明,更缺乏改变一下的自觉或勇气。
如果人类以胖瘦来划分的话,那么世界上就只有两种人:胖子和瘦子。
胖子和瘦子必然会成为朋友,这是毫无疑问的。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想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再是胖瘦的问题,而是其背后故事能否打动你。
01
胖子很胖,跟他走在一起,有安全感,这是他给你的。
瘦子很瘦,跟他走在一起,别谈安全感,因为他这一生都在冒险,何来安全感。
这世间似乎每一个胖子都会遇见一个瘦子,每一个瘦子也都会遇见一个胖子,然后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他们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
胖子和瘦子认识十一年,六年同校同班同学,三年小学,三年初中,一场中考让彼此走向了不同的远方。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让人迫不得已,但不管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适合自己的总是的,还好他们都足够努力,无论靠体力脑力,都是好样的。
02
胖子和瘦子大概9岁就认识了,四年级,很懵懂的年纪,那时的光阴总是过得飞快,所有的回忆都是玩耍的时光。
很快就初中了,初中时候胖子也开始住校了,跟瘦子一个宿舍,两人更是嬉笑怒骂,聊得更开了。
胖子家离学校近,偶尔会带瘦子去家里玩,像待自己亲兄弟一样。
初中三年,每次瘦子跟胖子回家,两人都是走路,因为胖子不会骑车。
胖子也是奇葩,从小没学过骑自行车,后来突然有一天直接就学会了骑电,实在让人佩服。
03
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胖子和瘦子上演了一场惊险的游戏。
有一天下午放学,胖子估计是闲的无聊,突然对瘦子说:“来,上来,坐在窗户边上,哥拉着你,让你看看窗外的风景。”
呵,我去,瘦子还真胆儿大,说上就上,两腿还搭在窗外随风摇摆,后来想想还真有点儿像泰坦尼克号里的场景。
瘦子对胖子那是的信任,那可是五楼啊,掉下去肯定会粉身碎骨的。
04
那天很不巧,正好他们老班从楼下经过时看见了那一幕。
老班朝他们那一声吼,胖子和瘦子估计今生难忘。
胖子赶紧把瘦子从窗外拉了过来,幸亏那场游戏有惊无险,不过两人还是胆战心惊了一场。
老班自然把他俩训了一顿,说他们没有一点儿安全意识,两人仔细想想,也都感到挺惭愧的。
现在谁要让瘦子这么干,瘦子保证不打哭他,瘦子会跟他拼命的,除非是胖子,估计瘦子还是敢豁出老命再尝试一次的。
05
初二那年,胖子迷上了一款网络游戏。瘦子自然也不能落后,决定跟着胖子一起玩。
瘦子要么不玩游戏,要么一玩就上瘾,胖子更是没的说,在游戏中胖子还是瘦子的师傅,两人更是聊得嗨。
有一个星期,胖子和瘦子几乎不上课的每一个中午晚上都是在网吧度过的,当然还有其他人,后来不知谁走漏了风声,班主任还是知道了。
瘦子的游戏生涯从此告一段落,决心开始努力学习,胖子还是偶尔会玩,戒不了。
那段时间,瘦子的成绩从前几名一下滑到十几名,班主任都找他谈了话。
06
终于,初三来了,瘦子终于开始把学习当回事了,而胖子还是不够上心。
快毕业了,有一天排座位,瘦子正好请回家看病,胖子竟然把瘦子的座位留在了自己旁边,就这样瘦子不明不白地和胖子成了同桌。
胖子“欺负"瘦子不是一天两天了,同桌之后更是对瘦子“关爱有加”,现在想想那时的每一天,胖子和瘦子都过得特别开心。
胖子的零食瘦子随便吃,瘦子的作业胖子随便抄,在教室聊不完的话题回宿舍接着聊,似乎每天都无忧无虑。
可现实还是要面对的,后来一场考试,让胖子和瘦子的故事成了未完待续。
07
后来,胖子去了一所专科学校学做菜梦想当大厨,瘦子顺利考上高中决心上大学。
我想这些年胖子过得一定也很不容易,不过现在终于可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
而瘦子这些年呢,瘦子这些年也不容易,最终也考上了大学,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胖子的小名叫帅帅,这么多年了我从来都是喊他哥,从来都没有喊过他胖子 ,也从来都没有嫌弃过他有多胖,而这次确实跟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剧情需要,希望他不会介意,不过前段时间见他确实瘦了,而我就是故事里的那个瘦子。
希望胖子和瘦子的故事能够打动你,也请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胖子或者瘦子,愿你天黑有人陪,如果没有,我在这里讲个故事给你。
1. 下列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
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畸形心态。
B.这篇的开篇非常简洁:“尼古拉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
是瘦子。”一句话就把的地点、人物、交代齐备了。
C.这篇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的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
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这篇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
现重要意象。
E.这篇揭示的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但由于作品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
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2. 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
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参】
1. D.E ( D 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 “ 意象 ” 常用于分析诗歌和散文。 E 项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含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喜剧化的幽默、滑稽,揭露的问题更加令人悲哀。)答对一项得 2 分。
11 . 下列对的分析和概括 , 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 】
A . 这篇 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畸形心态。
B . 这篇 的开篇非常简洁: “ 尼古拉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 ” 一句话就把的地点、人物、交代齐备了。
C . 这篇着重描写的人物是 瘦子 ,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的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 . 这篇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意象。
E . 这篇 揭示的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但由于作品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12 .胖子后来说: “ 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 ” 。 在此之前, 在 哪些 地方对 胖子的身份作了 伏笔暗示?请找出 来并做简要 分析。( 6 分)
答:
13 . 自由简析 “ 三号人物 ” 纳法奈尔。( 6 分)
答:
14 .有人说,写 三品文官胖子十分看重小时的友谊, 而八品文官瘦子却是一副奉承阿谀、低首下心的丑相。这是否表示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不一样?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 “ 小人物 ” 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你谈谈作者这种艺术处理的得失。 (1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 . ( 4 分) D . E . ( D 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 “ 意象 ” 常用于分析诗歌和散文。 E 项 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含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喜剧化的幽默、滑稽,揭露的问题更加令人悲哀。)答对一项得 2 分。
12 . ( 6 分) ⑴“ 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 ” 与 瘦子的 “ 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 ” 对比, 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 瘦子。( 3 分)
⑵ 通过瘦子之口描述 胖子 的形貌穿戴: “ 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 ! 还是那么个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 ! ” 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3 分)
⑶ “ 胖子 ” 。在那个时代,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答对 ⑴ 和 ⑵ 各给 3 分。答对 ⑶ 给 1 分。全答对给 6 分。
13 .( 6 分) ⑴ 从表现手法分析,四处描写 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 ” , “ 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 。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 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下了。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 ⑵ 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讽刺地写 “ 三号人物 ” 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 “ 一号人物 ” 瘦子的形象。 ⑶ 从人物塑造的价值分析,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从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分析都可以,上面没有列举的角度也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根据分析的正确性和深刻性给 0 — 6 分。
14 . ( 14 分) ⑴ 从批判等级森严的的角度看,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开始,两人都十分重视小时的友谊;变化是从胖子得意洋洋地宣布 “ 已经做到三品文官 …… 有两枚星章了 ” 开始的,尤其是胖子 “ 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 ,对胖子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居然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官场作派对待老同学作了重重的鞭挞。( 6 分)
⑵ 这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 人格的高下贵,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作者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2.⑴“ 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 ” 与 瘦子的 “ 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 ” 对比, 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 瘦子。
⑵ 通过瘦子之口描述 胖子 的形貌穿戴: “ 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 ! 还是那么个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 ! ” 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⑶ “ 胖子 ” 。在那个时代,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