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NO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NO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NO
如果你对这个有中性粒细胞 N%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好
恩
二、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血常规的化验单的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
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三、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四、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凝血。要知道如果没了它,即使一个小伤口也会使原本的小问题复杂化,甚至危险到生命。
扩展资料:
1、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3、例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4、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性的感染。
5、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人体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朋友,血常规三细指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PLT) 。
一、·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二、·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实际上,父母们只要能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的情况,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物。
一般,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性的感染。
三、·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凝血。要知道如果没了它,即使一个小伤口也会使原本的小问题复杂化,甚至危险到生命。
一般来讲,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人体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三系就是:红白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在排除其它疾病情况下,造血功能异常可能性大。
主要是红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血常规检查的英文缩写是Blood。
血常规检查全拼为: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主要对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进行检查。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白细胞系统(WBC)
(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三、血小板(PLT)
(100~300)×109/L
扩展资料:
血2、血红蛋白测定(HGB)常规检查的意义:
一、红细胞系统
1、病理性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2、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3、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二、白细胞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三、血小板计数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参考资料:
血常规检查的英文缩写是Blood。
血常规检查全拼为: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主要对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进行检查。
男:(4.0~5.5)×1012/L
女嗜碱性粒细胞:Baso,B:(3.5~5.0)×1012/L
二、白细胞系统(WBC)
(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三、血小板(PLT)
(100~300)×109/L
扩展资料: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一、红细胞系统
1、病理性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2、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3、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二、白细胞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三、血小板计数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参考资料:
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升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是3.5×1012~5.5×1012个/L,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1×1011~3×1011个/L,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每升血液中有4.0×109~10.0×109个/L个.
白细胞(英文名: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红细胞把wh2、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ite 换成Red
红red
因为白色的英文是white,红色的英文是red
临床血液学常用词汇英文简写(缩写):
W是白white的缩写,R是红red的缩写。后面都一样外周血:PB
全血:WB
四乙酸:EDTA
全血细胞计数:CBC
白细胞(计数):WBC
粒细胞:Gran,G
中性粒细胞:Neu,N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淋巴细胞:Lym,L
单核细胞:Mono,M
嗜酸性粒细胞:Eos,E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GB或Hb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4×109-10×109/L(4000-10000/m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在低于2.0x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l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
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感染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测定(Hb)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
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感染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1.血常规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脱水,肺原性心病,先天性心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脱水,肺原性心病,先天性心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感染,副伤寒.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性感染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白细胞(×109/L) WBC
淋巴细胞 L%
血小板(×109/L) PLT
白细胞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英文缩写:WBC
参考值:
10^9
红细胞英文缩写:RBC
参考值:(男性)4.0-5.5
10^12
(女性)3.5-5.0
10^12
血小板英文缩写:PLT
参考值:
100-300
血红蛋白就是所谓的血色素英文缩写:HGB
参考值:(男性):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