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内容:
iso9000关系管理_iso9001关系管理
iso9000关系管理_iso9001关系管理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原则2.作用: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原则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原则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原则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ISO八大原则形成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二、ISO八大原则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
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和管理两个层面。
是指标准由8大条款组成,包括:1 总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 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8 测量、分析和改进其中:管理职责、资源管理、 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项内容(四章)是标准的核心。 实际上8个要素的说法基本上没有,一般说8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8.互利的供方关系【摘要】
ISO 9000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提问】
是指标准由8大条款组成,包括:1 总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 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8 测量、分析和改进其中:管理职责、资源管理、 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项内容(四章)是标准的核心。 实际上8个要素的说法基本上没有,一般说8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8.互利的供方关系【回答】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内容:rn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原则2.作用: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rn原则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rn原则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rn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rn原则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rn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rn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rn这ISO八大原则形成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rn二、ISO八大原则与质量管理的关系rn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rn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和管理两个层面。
品质管理的原则是一种广泛而基本的规则或信念, 用以支配及运做一个组织, 旨在致力于满足所有组织的受益者需求的同时, 以客户为中心长期持续改进绩效.
原则 1 -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
组织依存于其客户, 故应理解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要, 满足客户的要求并努力超过客户的预期.
原则 2 - 作用
为组织建立统一的目的及方向. 他们应建立和维护内部环境, 使所有员工充分投入到组织目标的达成中去.
原则 3 - 人的参与
人在任何层次上都是一个组织的根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创造效益.
原则 4 -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行动作为一个过程管理会更有效地达成期望的结果.
原则 5 - 系统管理方法
针对预定的目标去识别, 理解和管理相互联系的过程构成的系统, 将改善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原则 6 - 持续改进
持续的改进本身应成为组织的目标.
原则 7 - 以事实作决策
有效的决策基于对数据和资料的分析.
原则 8 - 互助互益的供需关系
一个组织与其供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互惠互利的关系, 这种关系提高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背景
这八项原则, 是标准化组织工作组ISO/TC176/SC2/WG15所拟订的. 它们获得了成员国高度一致的肯定, 在1997年5月共36个成员国的投票表决中, 获得32票, 4票反对, 其中反对票并非针对其内容而是文件形式等方面的技术性原因.
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什么是ISO9000?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
“ISO9000族标准”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全称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
ISO/TC176早在1990年第九届年会上提出的《90年代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中,即确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让全接受和使用ISO9000族标准,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
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销往世界各地。”
为此,ISO/TC176决定按上述目标,对1987版的ISO9000族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修改:阶段在1994年完成,第二阶段在2000年完成。
1994版ISO9000标准已被采用多年,其中如下三个质量保证标准之一通常被用来作为外部认证之用:
1.
ISO9001:1994《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自身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能的组织;
2.
ISO9002:1994《质量体系
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自身不
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能的组织;
3.ISO9003:1994《质量体系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对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组织。
注:ISO9001:1994标准将质量体系划分为20个要素(即标准中的“质量体系要求”)来进行描述,ISO9002标准比ISO9001标准少一个“设计控制”要素。
2000年12月15日,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正式发布实施,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共有四个:
1、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4、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上述标准中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常用于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申请认证之用。它主要通过对申请认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各项要求来规范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分为模块的要求,这模块分别是:质
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其中每个模块中又分有许多分条款。
随着2000版标准的颁布,世界各国的企业纷纷开始采用新版的ISO9001:2000标准申请认证。标准化组织鼓励各行各业的组织采用ISO9001:2000标准来规范组织的质量管理,并通过外部认证来达到增强客户信心和减少贸易壁垒的作用。
1、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种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按标准制订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管理文件,并按它们执行,同时保存相关的记录。
3、建立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可使企业和组织体会到以下的一些益处:
1) 一个结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组织的运行产生更大的效益及更高的效率。
2)更好的培训和更高的生产力。
3)减少顾客拒收和申诉,导致节省大量的开支,最终享有一个更大的市场份额:
4)顾客对企业和企业的产品/ 服务有了更大的信任。
5)能够在要求在ISO9000认证的市场中畅通无阻
百度名片: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种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标准。
通过专业机构的改造、认证后可以获得一个证书,大概需要花费几千块钱吧。如果要真正起到管理作用,需要在公司内持续按要求开展工作。
是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行业,但制造业用的比较多
是一个质量认证体系
管理原则
(1)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 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
(2)原则2 作用 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明确组织的前景,指明方向,价值共享。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员工进行训练、提供帮助并给予授权。
(3)原则3 全员参与 划分技能等级,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资格评定。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员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和对过程的改进,让员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为己任。
(4)原则4 过程方法 建立、控制和保持文件化的过程。清楚地识别过程外部/内部的顾客和供方。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5)原则5 系统管理建立并保持实用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识别体系中的过程,理解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的目标相联系。针对关键的目标测量其结果。
(6)原则6 持续改进 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设定现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配备资源,向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并激励他们为持续地为改进过程做出贡献。
(7)原则7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限度地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通过采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业绩和市场份额。
(8)原则8 互利的供方关系 适当地确定供方应满足的要求并将其文件化。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进行评审和评价。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扩展资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则要考虑,作为一个组织经营管理(这里说的不是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组织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当然离不开顾客,离不开质量。因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要开展的活动就其深度和广度来说,要远胜于质量保证所需开展的活动。
参考资料: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依存于顾客,顾客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顾客满意以及创造竞争的优势,企业应了解顾客的未来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二、作用:首先应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才能使管理人员按同一标准、向同一目标展开服务。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能否理解并满足现有及潜在顾客和最终使用者的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与期望,因此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来源于的正确决策。
三、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全员参与会让每位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中的角色,以主人翁的感去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并且有物业管理中,员工直接接触顾客,他们能将顾客最需求、最需要的服务反映出来,因此全员参与是企业了解顾客需求的方法之一。
四、过程方法:只有将所有的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才能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系统的识别所有的活动,只有识别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从而得到良好的结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补其不足。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六、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也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培训,让一线员工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以便达到顾客最满意的服务。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优点在于:决策是理智的,增强了依据事实证实过去决策的有效性的能力,也增强了评估、挑战和改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因此在我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并能认真仔细的记录顾客所需求的各类数据,以便于更好的做出决策意见。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企业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企业与供方产生良好的到动作用,供需双赢才能更有效的创造顾客价值。
ISO9000.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 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 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 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作用
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进行开放式的和真诚的相互交流。
教育、培训并工。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推行组织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前景。
对于目标的设定 将组织未来的前景转化为可测量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通过授权和员工的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具有一支经充分授权、充满、信息灵通和稳定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3 -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 实施本原则员工要开展的活动
承担起解决问题的。
主动地寻求机会进行改进。
主动地寻求机会来加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在团队中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
关注为顾客创造价值。
对组织的目标不断创新。
更好地向顾客和展示自己的组织。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员工能够有效地对改进组织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对于目标的设定 员工承担起对组织目标的。
对于运作管理 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岗位更加满意,积极地参与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活动,符合组织的利益。
原则4 -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过程给予界定,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根据组织的作用识别过程的界面。
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果关系以及内部过程与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的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
明确地规定对过程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
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
对于目标的设定 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采用过程的方法,能够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误、控制偏、缩短循环时间、增强对输出的可预见性的方式得到运作的结果。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可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如人员的租用、教育与培训等)过程的成本,能够把这些过程与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并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5 - 系统管理
针对制订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通过识别或展开影响既定目标的过程来定义体系。
以最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式建立体系。
理解体系的各个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地改进体系。
在采取行动之前确立关于资源的约束条件。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制订出与组织的作用和过程的输入相关联的全面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目标的设定 将各个过程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的评审,可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适时地进行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加深对于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所起作用和职责的理解,能够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改进团队工作。
原则6 -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将持续地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每一名员工的目标。
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
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的潜力的区域。
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鼓励预防性的活动。
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训,如: ━ PDCA循环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过程重组 ━ 过程创新
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
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通过对战略和商务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
对于目标的设定 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的员工的参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原则7 -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
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
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对于目标的设定 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
原则8 -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
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
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1、以顾客为中心。所有组织都依存其顾户。因此,组织应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需要,满
足顾客要求,并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2、作用。将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
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为实施本原则。
3、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才干为组织带来的收益为实施本原则。
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一个过程来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组织达到
预期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在一个既定的目标下,明确、理解和管理一个由相互作用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组织的永恒的目标。
7、事实的决策方法。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一个组织与其供方既相互又相互作用,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将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作用,三、全员参与,四、过程方法,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六、持续改进,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二:作用
三:全员参与
四:过程方法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持续改进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