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什么?
水稻种植过程顺序图 水稻种植的流程图
水稻种植过程顺序图 水稻种植的流程图
五谷是指稻(水稻)、黍(黄米)、稷(小米)、麦(小麦)、菽(大豆)类。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像稻谷、麦子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原是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指的是、豆 、麻、麦、稻 ,
五谷是什么: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五谷的功效:
一、大豆重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大米重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三、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四、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五、高粱重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1、稻谷
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
谷类含蛋白质在8-12%之间,谷类脂肪含量较少,约2%,谷类中含碳水化物不但量多(约70-80%),而且大部分是淀粉。
2、小麦
3、高粱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粱米味甘,性温、涩,和胃消积,温中涩肠,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等症。
4、大豆
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五谷即、豆 、麻、麦、稻 。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1、“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菽指豆类。
2、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2》五谷是什么?
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麻是传统作物,我不仅应该认识它们,而且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与渊源,否则就会“五谷不分”了。
3》西汉“五谷”是什么? 西安出土的木牍揭
新华网西安10月19日电(呼延思正) 西汉时期人们所吃的“五谷”到底是什么?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出土的一枚木牍揭示了这个。
这枚记有177字的长方形木牍长23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下侧边缘处略有残缺,文字主要以古隶体墨书书写,其中夹杂了一些俗字草体,大都清楚可辨。这枚木牍上字迹自右至左共分8行,每行上方均标有一个小黑点,以示为章节之始,每行字数由15到25字
据考古介绍,出土这枚木牍的墓葬处于西汉汉宣帝杜陵陵区,应该是杜陵的陪葬墓,因而墓主当为与汉宣帝较为接近的。结合木牍内容分析,墓主生前的身份应与皇室礼仪活动及农业生产活动相关,故判断其任职应为大鸿胪或大司农。据了解,汉代的“五谷”究竟指哪些谷物,古籍记载历来含混。这枚木牍的出土次明确了西汉时期陕西关中地区“ 五谷”的种类与名称。
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
谈到均衡膳食,我们便不能不提及营养金字塔;营养师把食物分为四类组成了营养金字塔,这些食物分别是脂肪和糖类、乳制品和肉类、蔬菜和水果及谷类。营养金字塔的底层主要为五谷类食物,但是甚麼的农产品或食品该属於五谷类呢?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很多,而且对五谷的分辨亦颇有不同,例如
1. 【周礼】『麻、黍、稷、麦、菽(豆)』
2. 【孟子】『稻、黍、稷、麦、菽』
3. 【管子】『黍、秫、菽、麦、稻』
4. 【楚辞】『稻、稷、黍、菽、麻』
五谷中的稻和麦至今仍是我国主要食粮。在,稻(水稻)的种植起源於华南约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麦(大麦和小麦)的种植,约在史前晚期或於盘庚迁殷以前传入我国华北。
至於五谷中的黍、稷和秫都是属於“小米”。“小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之一,在南方很少种植。“小”基本上包括两类植物:属和稷属。
黍不是现今我们常吃的玉蜀黍,而是米子和黄米。玉蜀黍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的农作物。
菽即豆,而五谷中所指的菽并不是所有的豆,而是大豆。大豆在周代被称作菽,秦汉以来才称为豆。
五谷中的麻,是指。的种子是无毒,但叶有毒,故可充作粮食。
现今我们经常种植的谷类农作物已不至五种了,但若以我们主要的谷类食物及其副产品来说,相信大家会认同是稻米、小米和小麦这三种了。其它的如大麦、玉蜀黍等,只能当杂粮、饲料看待
一般是指:、豆 、麻、麦、稻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基本解释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五种谷物。所指不一。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养其病。” 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 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
五谷粮食画: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每幅五谷粮食画都要经过特殊工艺处理,采用保存技术,可将作品长期保存和收藏。五谷粮食画起于唐,盛于清,清代时曾是重庆府敬献之贡品。大焱五谷粮食画是唐大焱老师五代传承工艺,唐大焱是重庆五谷粮食画传承人。
基本概念“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u3,俗称黄米)、稷(ji4,又称,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主要是芝麻,可榨油)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关于稻、麦、菽由于生活中常见,这里就不介绍了,下面主要介绍现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在古代确实常见的谷物:
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稷:又称,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现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麻:麻主要是用来农作生产的,麻子,可以吃,就象炒黄豆一样的吃法,比绿豆略微小点,主要用来榨油,油淡绿色,是很好的食用油。他的茎皮,经沤制可以做绳子(麻绳),麻衣,麻纸等,很耐用。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有点木质的感觉,目前皮与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纸。
五谷另外,也曾有关于“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的。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 有句俗语称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就是四肢,就是怕走路,怕动手干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懒人就没有分辨事物的本质了,变相的说一个人懒。因为古时大多数人都是农业劳作,不去劳动的人,到了农田也就不认识什么样子的农作物是五谷了,尤其幼苗小时候样子有点相似。
(1)B、C、D
(2)竞争关系
(3)营养成分
(4)①.Ⅰ ②.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③.温度(或pH) 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
(5)注:各县(市、区)为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①.大于 ②.逆转录酶 可以 ③.DNA cDNA 耐高温
(6)F 2 1/9
(一)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
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1)分等评价单元的划分
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是农用地分等的最小空间单位,是进行农用地分等评定和划分评价分值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异。划分评价单元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反映出土地质量的空间异性,并把质量等级落实在具体地块上,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服务。
(1)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基本要求是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异,是由地物或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封闭的,农用地分等评价分值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划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主导因素异原则。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异的不划分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土地因素指标有明显异的不划分为同一单元。
②相似性原则。农用地分等单元边界不跨分等因素指标控制区和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是一群具有近似的水热条件,相同或相似的肥力性状,在农业生产上有相似的适种性、限制性和生产潜力的地块组。
③边界完整性原则。单元内同一主要因素的分值异不超过100(/N+1),其中,N为等别数。
(2)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
①叠置法。将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基本一致区域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分等单元。若图斑面积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叠置法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地貌类型单一的地区适用性较。
②地块法。根据底图上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线,将农用地分等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为封闭单元。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③网格法。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构成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网格大小以能基本区别开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用单一大小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格。网格法划分分等单元适用于评价因素及权属单位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
④多边形法。将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此方法适合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区。
(3)本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采取“叠置法”,以各县(市、区)1∶5万~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叠加土壤类型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划分和确定农用地分等单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合计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4%,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土壤类型多且分布明显;耕地类型有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其土壤类型不尽相同。根据这些特点,以1∶5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划分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时,以行政村为单位,保持行政村行政界线的完整性;以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划分评价单元时,以乡(镇)为单位,保持乡(镇)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在行政村或乡(镇)界线内,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等不同耕地类型,在同一耕地类型内将地形特征相同以及土壤类型和性质相同的地块划为同一分等单元,同一分等单元有的只有一个地块,有的有多个地块。
分等单元的边界线是指实地明显可辨的界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边界采用以下几种:①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中的地类线、地块线;②水流、河流、人工灌溉渠道;③人工线状地物、道路、堤坝等;④其他明显的地物、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
单元面积大小依农用地质量的分布状况,以既方便作、方便应用,又不影响单元特性为标准。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单元按行政村、按顺序逐一编号填表。
采用上述方法划分农用地分等单元,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的分布特点,便于检查和面积量算,加快了农用地分等工作的进度。
(4)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的方法,首先对各个县(市、区)进行分等单元的划分,再进行全自治区的汇总。全自治区农用地共划分为45123个分等单元,各指标区、各县(市、区)划分的单元数见表3-35和表3-36。
表3-35 指标区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统计表 表3-36 各县(市、区)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统计表
2)分等单元评价因素自然质量分的查算
计算分等单元评价因素属性所对应的自然质量分,是将分等评价单元图与分等因素因子图逐一套合,按编制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读取属性数据,即可计算单元因素分值。
①以点代面:分等单元是一个面状区域,而分等因素在不同地方的影响值大都是和距离的变化相关联的,在单元内同样也是变化着的。要想获得能全面、准确反映单元因素状况的数值,所用方法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因划分的单元是一个相对均匀的区域,内部变化很小,完全可以用少数几个点的值来近似地代表整个单元内所有点的值,所用方法也就简单得多。这就是以点代面的方法。一般常用的点有单元边界特征点、单元内部特征点、网格交叉点、几何中心点、加权中心点。
②线性内插,在“以点代面”法中所述及的各种点,它们的分值可以直接测得,也可以通过线性内插的方法,在已经绘制的两条等值线间求得。
③面积加权,如果单元是若干个不同值的均值区域所组成,则其值可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即把不同值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乘以其分值,再把各不同区域加权后的值加和,其值即可作为单元分值。
(2)单元因素分值的确定。以分等单元图为底图,逐一套合分等因素分值图(与分等单元图同比例尺的土壤类型图、土壤有机质图、土壤酸碱度图、土壤质地图、地形图等),分指定作物、分指标区逐一读取分等因素分值。
根据分等因素分值,对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将分等因素分值转换成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
(3)将分等属性自然质量分填入单元综合属性表。
根据上述步骤,对全自治区各县(市、区)45123个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分指定作物进行了分等因素分值读取,并对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转换成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获取了各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分值。
3)农用地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1)农用地分等采用因素法,可以采用几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分等评价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Clij)。
①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j——指定作物编号;
k——分等因素编号;
∏——连乘运算符;
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自然质量分。
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Clij——分等用地自然质量分,为无量纲数;
j——分等因素编号;
k——分等因素编号;
∑——求和运算符;
ωk——分等因素的权重;
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自然质量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根据因素选择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加权平均法计算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
(2)全自治区农用地分等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45123个评价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结果统一导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4)自然质量分结果分析
从各指标区自然质量分赋分结果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具有如下分布规律:
(1)水田受地带性分布的土壤性状影响明显。水田在农业利用时种植的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方式和投入相不大,因而土地肥力的培育方向较为一致,自然质量的异受地带性土壤性状的影响较大。从各指标区自然质量分赋分结果的排序来看,大致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服从于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规律,即桂东北丘陵山地区>桂西北山地区>桂西岩溶山地区>桂中溶蚀平原区>右江河谷区>桂南低平原区>桂南沿海区。
从桂东北到桂南,土壤分布由红壤到赤红壤到砖红壤,土壤物质的风化淋溶作用逐渐加强,有机质的积累逐渐趋向减少,土壤酸性增强,形成水稻土后,水田的土壤肥力受地带性土壤性状的影响,自然质量分也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同时,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桂南低平原区和桂南沿海区由于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地下水位高,形成潜育性渍水田和沿海的咸酸田较多,土体中含大量的还原性有毒物质,影响土壤肥力,自然质量分也就较低。
(2)旱地受地带性土壤发育影响的同时,受地形、地貌和耕作管理水平的影响更明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水热丰富,旱地适种的作物种类较多,因而旱地的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受地形、地貌和耕作管理方式的影响较大,与所种植作物的培肥改土对土壤熟化程度的影响相关。从各指标区自然质量分的赋分结果排序来看,总体异不大,大致为桂中溶蚀平原区>右江河谷区>桂南沿海区>桂东北丘陵山地区>桂西岩溶山地区>桂南低平原区>桂西北山地区。
从岩溶地区的桂中溶蚀平原区与桂西岩溶山地区比较,虽同为以种植玉米和甘蔗为主,但前者缓坡地和岩溶盆地较多,土体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好,自然质量分也就较高;桂西岩溶山地区以峰丛谷地多,坡耕地为主,而且地块小,分散不成片,地面常有岩石,土层薄,土地生产水平低,自然质量分也就较低。
同理,桂东北丘陵山地区虽地处亚热带的红壤地带区,但山坡旱地耕地不多,而且较多分布在岩溶峰丛谷地以及溶蚀盆地的低丘缓坡地上,土壤的熟化程度较高,耕作水平也较高,自然质量分也居中平。
右江河谷区、桂南沿海区、桂南低平原区和桂西北山地区的自然质量评价结果与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性较高,地处河谷阶地、平原、台地的地区,土体深厚,水热条件好,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种类也较多,经济价值高,土壤熟化程度高;地处山区或丘陵较多的地区,旱坡地坡度大,土层薄,耕作管理粗放,土壤的熟化程度不高、肥力低。因而,可以看出,这几个区自然质量分评分的赋分结果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3)同一指标区内自然质量分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关系密切。对水田来说,自然质量分的是潴育性水稻土,的是盐渍性水稻土,排列顺序为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石灰性水稻土>咸酸田类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B型)分布于低平开阔的垌田,灌溉和排水条件较好,是水稻的主要生产类型,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培肥熟化程度、肥力水平高;潜育性水稻土(C型)的主要生产障碍因素是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但经过近十几年的改良利用,已得到很大的改善,肥力水平也较高;淹育性水稻土(A型)多为提灌或电灌水田,主要生产障碍因素是灌溉保证率低,因而自然质量与灌溉条件相关;石灰性水稻土(F2型)和咸酸田类(F1型)土体内含盐量太高,前者主要受碳酸钙盐化的影响,土壤碱性,pH值高,对水稻生长不利,后者在沿海受海水中的盐分(例如氯化物和硫酸盐类)的影响,土壤咸或既咸又酸,土性较,肥力水平低。
对旱地来说,自然质量分的是棕色石灰土发育的棕泥土,的是砾质土和硅质土,大致的排列顺序为棕泥土>冲积土>红壤土>赤红壤土>紫泥土>黄壤土>硅质土>砾质土。棕泥土虽然发育于石灰岩类母质,但经过长期的风化淋溶后,土体特性已不再为碱性,pH值为6.5~7.5,非常适于农作物生长,而且因土壤含钙,与有机质有较好的聚合作用,这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都较高,肥力水平高;冲积土是河谷地区和冲积阶地上的主要土壤类型,地势低平,处于平原或台、阶地,土体深厚,土性适宜,水热条件极好,常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基地,肥力水平较高;紫泥土、黄壤土、硅质土和砾质土或者坡度大,或者水土流失,或者砾石多,土壤瘦瘠,自然质量低。
2.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的计算方法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土地利用水平和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评价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可能单产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本底”产量水平。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农用地自然质量通称黄豆‘原产,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求和运算符;
αtj——第j种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Cl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种植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βj——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3.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结果
根据式(3-8)和式(3-9),把全自治区各县(市、区)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有灌溉条件下,采用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无灌溉条件下,采用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以及各指标区的产量比系数代入计算,得出全自治区各县(市、区)评价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二)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
1.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的计算方法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在当地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可能实现的产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现实”产量水平。
农用地第j种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Yi——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标准粮产量(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Kl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2.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结果
根据式(3-10)和式(3-11)可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的利用水平的修正。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下评价单元内农用地实现的产量水平。在本次农用地分等中,从利用等指数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利用等指数高,农用地实现的产量水平高;反之,利用等指数低,农用地实现的产量水平低。
(三)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当前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经济产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经济”产量水平。
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农用地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G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Kc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根据全自治区各县(市、区)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与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各等值区内评价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其中,全自治区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评价单元为水稻单元,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为2554.52,位于灵山县;全自治区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评价单元为旱地单元,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为175.30,位于那坡县。
1.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根据其生理功能分析回答:
(1) A 是指 ____ __ ;F 是指 ___ ___ ;
(2) C 是指 ____ _ ,结构通式是 ____ __ , 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 _____ _ 。
(3) 人体细胞中的H主要是指 。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 水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有________ 。
(4)鉴定该化合物时用 试剂,试验现象显
色。
3.(7分)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类型细胞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
___ _ ______(器官)中。
(2)细胞内表面积的膜结构是[ ]
。有双层膜结构但又不属
于细胞器的是[ ] 。
(3)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
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 分离的现象。
(4)进行细胞呼吸时,O2进入该细胞后,主要在
[ ] 参加反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 ,同时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 ] 。
4.(共7分)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
B代表 ,
D代表 属于禾本科的小麦属,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子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 。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图中编号是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
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
5.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6分)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B表示: 阶段。
(2)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 ;② ;③ ;
(3)C化学过程的名称是 。
(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总式:
7.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稻长期被水淹后,根会变黑腐烂,其原因是: 。
(4)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
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_______ ___的产物;由B到C,CO2的释放量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
8.(8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该图是 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 6
(4)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期图中。
(5)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
(6) A图中染色单体数为 。
(7) 在上图中绘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模型(一个细胞周期)。
9.下图为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生物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式。
(2)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前提,它是通过
_____实现的,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该结构上有_____。
(3)A、B、C、D中,染色体的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
在_____过程,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发生在_____过程。
(4)细胞分化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因子的作用有可能使成为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____,这种的细胞的另一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
(5)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
10.(6分)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
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作。
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
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 并振荡摇匀。
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的热水中,保持2min。
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 。
(3)结果分析: 。
(4)实验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1、(1)葡萄糖 脂肪 (2) 氨基酸 略 脱水缩合(3)DNA
2.(1)氨基 (2)3 2 (3)BCG (4)双缩脲 紫
3.(7分)(1)叶 (2)9内质网 10核膜 (3)1 原生质层 (4)6线粒体 二氧化碳和水 (5)7叶绿体
4.(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b a (3)流动性
5.(1)需要载体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
6. (1)暗反应 (2):①氧气;②还原氢;③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3)二氧化碳的固定。(4)略
7.(1)①②④(2)有氧呼吸产生水(3)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无氧呼吸 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增强 B
9.(1)真核 (2)细胞膜 糖被 (3)A A、B、C
(4)癌细胞 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5)有丝分裂
10.⑴ ① B蔗糖溶液 C淀粉酶溶液 ③ 斐林试剂
⑵ 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 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⑶ 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仅供参考)
(1)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鸭跖草亚纲,目:莎草目,科:禾本科,种:水稻
(2)鱼的运动器官是鳍,有5种7个,各种鳍在水中相互协调使鱼能在水中游泳,其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身体的作用;所以如果将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捆绑,游动时,鱼体常常侧翻,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要注意在捆绑鱼鳍时动作要轻缓,不能对鱼造成伤害,以免使结果不准确.
(3)①在食物链A→B→D中,D青蛙是E蝗虫的天敌,如果过多的捕杀D青蛙,蝗虫就会因为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发生蝗灾,使农作物减产.
②上述分析说明:D青蛙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4)E蝗虫的体内无脊柱,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C鱼属于鱼类,D青蛙属于两栖类,E麻雀属于鸟类,它们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动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BCDE这四种动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依次是:BCDE.
故为:(1)被子;单子叶(2)游动时,鱼体常常侧翻,不能保持平衡;动作要轻缓,不能对鱼造成伤害
(3)①B蝗虫大量繁殖,发生蝗灾,使农作物减产.
②生态平衡
(4)BCDE
.纳木错海拔高4700米,刚到还未适应稻米是主要的五谷之一。稻米是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用于制作米饭、面食和其他主食。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千万别去,可以把此景点安排晚些去,如果实在要去准备好 氧气,品等。
2.纳木错晚上较冷,提前准备好保暖衣物,扎西岛上只有一简陋饭店和旅馆,条件,床位少,旺季时经常没床,请事先准备食品或帐篷、睡袋等装备。
3.羊八井(1)单元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 门票30-40元
比如骷髅墙
位于那曲比如县境内,是用人头颅骨堆成的围墙。若有兴趣,可搭车前往。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极富江南水乡风味。浩瀚如海的太湖,散布这48个岛屿,这些岛屿连同沿途的山峰和半岛,号称72峰,它们是由浙江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水环抱形式,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图画。位于湖的南部面积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的也是最美的岛,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太湖72峰,西山占41座。耸立于到的主峰缥缈峰,又叫杳眇峰,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秋月、梅雪之类的景物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颇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将全岛点缀得颇为别致。太湖东面的洞庭东山,其主峰的大尖顶是72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太湖的名胜古迹精华集中在太湖北岸。最的有鼋头渚、蠡湖。
五种谷物。所指不一。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养其病。” 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 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 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 王冰 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五谷即(稷)、豆(菽) 、黍、麦、稻 。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俗名分别为 黄米、谷子(北方俗称小米)、水稻(俗称大米)、小麦(制作面粉主要用料)、豆类
五谷指的是稻米、小麦、大豆、栗子和黍子。这些谷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粮食来源,提供了人们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大豆也是不可忽视的五谷之一。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被广泛用于制作豆腐、豆浆等食品。它不仅可以提供营养,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栗子也是五谷中的一种。栗子是一种坚果类食材,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烤栗子是秋冬季节常见的美食之一,不仅美味可口,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黍子也是五谷的一种。黍子是一种常见的谷物,在南方被广泛种植和食用。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用于制作米饭、粥、面食等。
五谷指的是稻米、小麦、大豆、栗子和黍子。它们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粮食来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无论是作为主食、副食还是零食,五谷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菽指豆类。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人们常说五谷杂粮,五谷,到底是指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