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沧浪亭旅游攻略
苏州沧浪亭游记 苏州沧浪亭值得去吗
苏州沧浪亭游记 苏州沧浪亭值得去吗
【景点】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_之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取名,后归章、龚两氏。南宋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元时改为妙隐庵、大云庵。明嘉靖廿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移亭土阜之上;道光、同治年间又经修葺、重建,遂成现状。1954年向公众开放。2000年11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6月,沧浪亭被列为第六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园占地1公顷余,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入园有横亘东西之土丘,土石相间,箬竹丛生,古木森郁,极富山林野趣。堂馆轩榭环山而筑,多集于山南,有“明道堂”、“瑶华境界”、“清香馆”、“翠玲珑”等。东西有康熙、乾隆二帝之“御碑亭”。临水有“面水轩”、“藕花水榭”、“锄月轩”等,廊轩相连,与水辉映,自成院落,别具一格。园内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余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弥足珍贵。另有花窗108式,图纹各异,形式活泼,别具特色。综观全园,该园保持了建园时“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之特色,景色自然,建筑朴实简雅,园林专家誉为典型之“城市山林”。
【基本信息】
地址
苏州市沧浪区沧浪亭街3号(近路
门票价格
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旺季门票20.00元/人次
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淡季门票15.00元/人次
门票优惠
1、现役凭等有效证件、离休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凭离退休干部证免票。
2、残疾人凭《残疾证》免票。
3、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居民、《高龄证》免票。
4、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由携带免票入园。
5、6周岁(含6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由携带免票入园。
6、身高1.2~1.5米(含1.5米儿童,实行半价优惠。
7、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居民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8、60~69周岁老人,凭居民、《老年人优待证》实行半价优惠。
9、团队拾人以上(含拾人凭本人导游证、出团单,享受全价票八折优惠。
开放时间
7:30~17:30(4月21日~10月20日7:30~17:00(10月21日~次年4月20日
交通指南
乘1、5、27、39、101、102、103、218、261、308、309、游2、游4、游5路均可到达。
【沧浪亭平面图】
前言 关于印第安人,有一个传说,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太快时,就会停下安宅,为了等待追赶自己的灵魂。或许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短途旅行就是寻回灵魂的时刻。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在周边的城市走一遭,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然后带着回忆不一样地归来,我想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常常听人说:和灵魂总有一样要在路上,背负太多的人注定到不了远方,所以我总喜欢尽可能地带上最少的行李踏上旅途,是一个背包就能解决所有,这样便可以放轻松地闲逛在他乡的街路上。恰巧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轻便的衣服,迎接这舒适的季节,将笨重的短炮闲置在家,带上新提的新款丰田雷凌,说走就走,轻装上阵,随走随拍。旅行,似乎就该如此悠然自在。
来苏州这座上海周边的小城,开车一小时,一个周末的时光足矣。早晨的阳光最是明媚,这个时候择一处苏州园林转一转再合适不过了。作为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像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虎丘等,而我最有兴趣的就是始建于宋代、历史最悠久的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
这里小山幽旷、清水回环,有着未入园先得景的佳构,土石相间,古木森郁,画面极富山林野趣。 园林被一池绿水包围,小河的渡口处,停泊着一支已然陈旧斑驳的木船,河水清澈,微波粼粼,与城市界面相接的飞廊气势豪迈,恰似飞落人间。脑海中一闪而过苏舜钦的那句古诗词: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入园门票很便宜,二十块就能搞定,相对拙政园来说真的性价比超高了,园林虽然不比拙政园大却也有私家园林独特情趣。
不经意走过长廊时抬头望向碧蓝的天空,苏州园林特有的飞檐翘角,上面的雕刻纹饰都很精美!
整座园林面积不大,结构却十分讲究,园子中间有一个土山,是沧浪亭的位。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着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 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夏天会有一些老人在这里乘凉、下棋、绘画。
深入园林,走在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小径上,整座园林最多的植物就是竹子,各式各样的竹子熙攘成群,隔断处的围墙开了一个圆形的门洞,目光所至之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就连小道两侧的围栏也是由竹子编织而成,颇具匠心。
沧浪亭虽然面积不大,内部却有大大小小许多院子,组成一个个小空间,显得五俱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小圆门和造型精美的窗花,山、绿植、藤曼点映成趣,游走在廊道中步步是景。
我们在沧浪亭逛了大概两小时,说真的比拙政园的性价比高,比起拙政园的人山人海,这里显得格外的宁静致远。 苏州小外滩 谈起苏州,似乎大家反应就是 苏州 园林,其实在相城区还有一个号称苏州小外滩的打卡值得一去,我也是次来这,这里有座600米长的塔影桥、各种 风情建筑点缀上欧式火车、水上教堂、空中花园等各类场景,是个不折不扣的拍照圣地。
夕阳西下,随手拿起手机拍了一张河对面的景色,云层都清晰可见,真棒!红色的长桥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在桥上用手机拍上一组人像片还是妥妥的。
一次绝佳的旅行,绝非是靠距离长短和消费高低来衡量的,在路上需要追求身体和灵魂的统一,除却所有世俗,用最放松的方式去记录那些温暖人心的事物,历史文化的古老遗存,大街小巷的小资浪漫,总有一处会与灵魂共鸣,一点一滴,都是旅行中的修行。 从园林的自然风光到现代建,便捷之余还完美记录下了此行的一切美好,甚至媲美专业级相机的实力。平常出游随走随拍还能保证一些质量,如果没有专业需要,我认为确实没必要带沉重的相机,一部手机足矣。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 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乳鸠相对鸣。
-----苏舜钦
一般说,苏舜钦写景物的诗并不以再现自然美见长。他笔下的景物大多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比如“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过苏州》),“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写的是经过诗人“加工”过的景物,形象本身就具备了诗人的性情。这有些像李白的山水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诗人写景,虽然郁积深厚,却不直接说出,而是创造一种境界,让人去体味。这有些像柳宗元写山水游记。《初晴游沧浪亭》就是这种写法。
诗写于庆历六年(1046)春,诗人受人倾陷,革职为民,退居苏州已一年多了。一年来,他时时携酒独往沧浪亭吟诗漫步,此诗即写春日雨霁,他在沧浪亭畔所见到的自然景象。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晴,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句中“弄”字乃吴越方言,作的意思。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帘虚”即帘内无人。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末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我们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想象得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
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不是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吗?可见诗人在《初晴游沧浪亭》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平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沧浪亭记
站在沧浪书院的观景台上,眺望东北方向便见千峦耸翠,万壑流清。群山的流线让你分不清是大海中的沧浪,还是山脉在跳动。 那里便是中华禅宗发源地,唐宋时的广济佛国。双峰山(一尖山,二尖山)。现实中神仙世界仙山。 从沧浪书院出发,在湖面的大坝头有一座题碑,刻着沧浪山水四个字。另一面诗一首题沧浪书院:茫茫九派东入海,脉脉横岗断长江;婉约湖光壮山色,书院泛沧浪。沿着湖面大坝走过,湖中群山倒影,婆裟起舞,山茑浪屿,摇曳多姿。碧波飞燕,迎面扑来的是游鸿寨。寨的底麟翻出一口名泉像是小沧浪,古称沧浪泉。晋朝陆机《陆士衡集》乐府塘上行:发藻玉台下,重影沧浪泉。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甘甜爽口,行人方便。从彭河的峡谷拾级而上,幽谷深涧,泉洒潭汹,水拍乱石,玲珑剔透。悠悠烟水,淡淡云烟。奇石怪岗,有的像铿锵武士威武戍立,有的像漫天飞雪飘飘洒洒;有的像玉池芙蓉,闭目娇羞;有的像奔龙若行若飘......自然天成,难以言状。 当你恍恍惚惚地穿过峡谷,便进了小石门寨。眼前顿时开阔,气温陡降。抬头北望,一尖二尖直上云天。一尖向西奔腾跌宕跃马飞驰,回头饮水小石门涧,形成“烈马回头”美景。二尖向东,群峰叠撞包抄而去,紧紧卡住小石门,古有卡马石险境。 小石门内,原名安乐乡小石门村潘家垸,现名向岩村。鸡犬之声相间,寂静空山相许。紫黄杜鹃与鲜艳映山红相映成趣好一派锦绣山谷美景!松岗翠竹与古寺名刹若隐若现恰似“小西天”。古人评说:纳平倾江洋,收四时烂慢。沿秀山谷逆流而上,来到板圣龙王庙,据说,一尖山下共有三潭:黄梅古洞黄龙潭,广济板圣龙君骛龙潭,蕲州青龙潭。 爬上板圣龙潭的山顶便是东冲山,涧水冲寺遣址。寺后有巨石藏洞叫修行洞。寺顶有一座孤山,叫飞来峰,飞来峰与明月峰,东西相对遥想呼应。飞来峰有块大鹏石,凌云展翅,若飞若立。大鹏石上,有泉眼泉水,细浪三叠,为要为红,飞来峰上兴修沧浪亭。位立大鹏石,远眺五峰山。山下的湖面有小岛,岛上有小山,山上有座轩叫翠明轩,气宁轩昂,亭亭玉立。那小岛就是沧浪书院。 登大鹏石,展大鹏志; 上沧浪亭,观沧浪景。 沧浪美景,四季不同。春有锦绣山谷。夏有石门涧云;中秋佳节明月峰赏月;阴历春节飞来峰踏雪。自然全美,人间天簌。无怪呼天生八卦顶落在乙尖,禅宗成长在一尖。佛道二教争于一山,湖光山色取自一亭! 沧浪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洗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或清或浊,浪浪一洗了之;官海或沉或浮,登亭一游忘之,人生或穷或达,未必有悟穿之。(沧浪书院原创,欢迎转摘)
1. 关于江苏苏州沧浪亭的诗句
2. 关于江苏州沧浪亭的诗句
关于江苏苏州沧浪亭的诗句 1. 有关沧浪亭的诗句
1、《和韩倅沧浪亭韵》
宋·袁说友
平生公赏最岩居,肯作痴儿失故吾。正尔不堪尘满面,为君何惜酒随车。
2、《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3、《沧浪亭有感二首》
宋·钱时
归老园林事已休,无端淮水作鸿沟。堂堂百战平戎手,肯向沧浪把钓钩。
4、《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近代·王国维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
5、《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陈泷
整履上飞虹,风高退酒容。叶黄翻乱蝶,树老臣苍龙。古径秋霜滑,空山。
6、《为章道祖颇及葛藤·沧浪亭》
宋·葛立方
沧浪亭下水连溪,影倒虚檐凤翅齐。白小牵风动晨镜,碧圆着雨响秋鼙。
7、《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韩维
闻君买宅洞庭傍,白水千畦插稻身。生事已能支伏腊,岁华全得属文章。
8、《沧浪亭》
宋·胡珵
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飞桥跨木末,巨浸。
9、《沧浪亭》
唐·胡宿
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乱草荒来绿,幽兰。
10、《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宋·刘敬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人。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11、《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梅尧臣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宜曰沧浪叟,老向。
12、《沧浪亭》
宋·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13、《沧浪亭》
宋·蒲寿宬
晓色桃蒸霞,春阴柳垂雾。为问桥下船,沿流到何处。
14、《沧浪亭》
宋·沈东
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15、《游沧浪亭诗》
宋·曾几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清。
16、《和叔粲沧浪亭》
宋·郑侠
高亭殖殖水冷冷,笑指鸥凫坐晚汀。远不闻声千橹去,矫如争秀数峰青。
17、《沧浪亭作》
明·徐繗
窈窕沧波寺,玲珑水上扉。绿窗云竹净,朱户露花晞。鱼逸晴偏跃,鸥闲。
2. 关于苏州小桥流水的诗句
《送人游吴》
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译文: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扩展资料: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
“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
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对于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
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
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
在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诗句,读来是非常喜人的。在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仔细吟诵诗句,仿佛真的可以看见着苏州话的人们正趁着夜市的灯火谈论生计。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一晃一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水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联是诗人所设想的别全诗于后情景。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此诗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一叹,可谓动人情思,引人遐想。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恍如人在画中游。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送人游吴
3. 与江苏有关的诗句
苏州沧浪亭山顶有一座方形石亭耸立,飞檐翘角,亭额“沧浪亭”。
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对联,不是建亭时就有的,而是清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梁章钜集欧阳修和苏舜钦唱酬诗句。
上联是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梁先生屡次书写,都感到不如意,故虽集句成联,却没有写于亭上。
直到清末,才由学者、书法家俞樾为之书写,镌于柱上。有游客慨叹,梁先生身为巡抚,是省级封疆大吏,大笔一挥,说不定会名留千古,然而他却如此“谦卑”,在“官本位”的封建,实在难得。
4. 关于苏州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关于江苏州沧浪亭的诗句 1. 有关沧浪亭的诗句
1、《和韩倅沧浪亭韵》
宋·袁说友
平生公赏最岩居,肯作痴儿失故吾。正尔不堪尘满面,为君何惜酒随车。
2、《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3、《沧浪亭有感二首》
宋·钱时
归老园林事已休,无端淮水作鸿沟。堂堂百战平戎手,肯向沧浪把钓钩。
4、《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近代·王国维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
5、《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陈泷
整履上飞虹,风高退酒容。叶黄翻乱蝶,树老臣苍龙。古径秋霜滑,空山。
6、《为章道祖颇及葛藤·沧浪亭》
宋·葛立方
沧浪亭下水连溪,影倒虚檐凤翅齐。白小牵风动晨镜,碧圆着雨响秋鼙。
7、《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韩维
闻君买宅洞庭傍,白水千畦插稻身。生事已能支伏腊,岁华全得属文章。
8、《沧浪亭》
宋·胡珵
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飞桥跨木末,巨浸。
9、《沧浪亭》
唐·胡宿
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乱草荒来绿,幽兰。
10、《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宋·刘敬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人。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11、《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梅尧臣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宜曰沧浪叟,老向。
12、《沧浪亭》
宋·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13、《沧浪亭》
宋·蒲寿宬
晓色桃蒸霞,春阴柳垂雾。为问桥下船,沿流到何处。
14、《沧浪亭》
宋·沈东
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15、《游沧浪亭诗》
宋·曾几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清。
16、《和叔粲沧浪亭》
宋·郑侠
高亭殖殖水冷冷,笑指鸥凫坐晚汀。远不闻声千橹去,矫如争秀数峰青。
17、《沧浪亭作》
明·徐繗
窈窕沧波寺,玲珑水上扉。绿窗云竹净,朱户露花晞。鱼逸晴偏跃,鸥闲。
2. 与江苏有关的诗句
苏州沧浪亭山顶有一座方形石亭耸立,飞檐翘角,亭额“沧浪亭”。
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对联,不是建亭时就有的,而是清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梁章钜集欧阳修和苏舜钦唱酬诗句。
上联是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梁先生屡次书写,都感到不如意,故虽集句成联,却没有写于亭上。
直到清末,才由学者、书法家俞樾为之书写,镌于柱上。有游客慨叹,梁先生身为巡抚,是省级封疆大吏,大笔一挥,说不定会名留千古,然而他却如此“谦卑”,在“官本位”的封建,实在难得。
3. 欧阳修是否写过一篇关于沧浪亭的诗
《沧浪亭》 诗人:欧阳修 朝代:宋代 体裁 无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是的!
记得采纳啊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
沧浪亭位于武汉东湖听涛景区内,水云乡会所东北面。亭子建于1958年。沧浪亭沿湖而建,依着湖岸的地势呈曲线而立,临湖有一拱出的半圆形小亭,和湖岸线相切,后面是一字形的长亭,白墙灰瓦,简洁古朴。沧浪亭离水很近,游客游玩途中可以在此小憩,伸出双腿就可以触到清凉的湖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沧浪亭造园艺术不同寻常,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凭栏依岸,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为主,山上古木参天,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南面的明道堂是园内的建筑物,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
沧浪亭的景点介绍:
1、面水轩: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此轩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相传,临河一带就有湖石玲珑,形有五百罗汉像之说。
2、观鱼处:又名“静吟”,此处旧为“自胜轩”,康熙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记曰“循北麓稍折而东,小轩曰‘自胜’,迤西十余步为屋三楹曰‘观鱼处’”可见今之观鱼处为旧之“自胜轩”,而今之面水轩实为旧观鱼处,其皆为同治重修时所改,将轩改筑亭,是因康熙时移亭于山之岭,故在北碕处筑亭以为弥补。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