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宝宝玩你说我猜的游戏,这样就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让宝宝表达的特别清楚,还可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然后让宝宝扮演卖东西的,家长扮演买东西的,让他们进行介绍,这样也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
能力训练的手游有哪些 能力训练的三个误区
能力训练的手游有哪些 能力训练的三个误区
我觉得可以玩手指游戏,猜数字游戏,踩数字游戏,跳绳游戏和推箱子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
可以买一些积木,这样的方式可以锻炼孩子协调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跳绳。帮助给予:这种游戏对孩子非常的有帮助,可以促进宝宝的协调能力,可以让孩子身体更加的健壮。
玩儿气球,跳绳,打沙包,玩魔方,11、观察的游戏。踢足球,搭积木,这些游戏对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有帮助。
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校的、的,当然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摇篮。那么哪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创造力?下面我为您介绍哪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创造力。
猜谜对孩子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孩子提出题目、推想。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一、能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游戏:
1、飞毯之旅
游戏很容易,就是和孩子一起坐在一块柔软的毯子上面,然后鼓励孩子任意的展开想象,想象毯子正带着我们一起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提出问题帮助孩子开拓更多的想象,比如孩子说想去动物园,可以问我们现在飞到哪了,能看到些什么,有什么动物,动物们在做什么动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孩子和着家长的问题在想象中进行了一场快乐的旅行。
对于这个游戏,很多的孩子和家长都并不陌生。而这个同样十分简单的游戏一样是可以让孩子进行创造力训练的,比如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东进来然后再来进行寻找,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猜猜到底要找的是什么样的物品。
3、猜物品
这个游戏有点类似于谜语猜物品,就是通过一些描述来猜一种物品或是动物甚至是共同认识的人等等。而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要用比较直观的语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言让孩子来猜。同样也可以反过来,让孩子描述,然后家长来猜。
而像上面这些游戏,看着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却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展了想像力,创造力,是对孩子有益的游戏。
二、和孩子玩游戏的注意事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便是游戏,没有了规则,也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游戏的规则,往往是依托于游戏的目的而设计的,所以规则会重要到直接影响游戏终的结果。
那么在游戏开始前,家长就一定要提前讲好游戏的规则,并确保孩子能够领悟或者清晰的.明白游戏的规则。面对年幼的孩子,游戏规则的制定当然要依照“简单、生动、易懂”为主。如果讲完规则之后看孩子还不是特别清楚,不妨先给孩子做一下或者简单孩子。
还有一些游戏,不妨让孩子来设计游戏规则或者讲解游戏规则,家长也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哦!
三、拓展: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1、鼓励好奇心
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不断地用身体和感官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积累着知识经验,发展着思维能力。对此,父母不能像对般地看待孩子,对他们作出种种限制和随意斥责。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因好奇心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否则就会妨碍智能的发展。
2、培养首创性
为了培养婴幼儿的首创性,特别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关心和了解孩子,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现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避免焦虑感
有的婴幼儿因好奇心而做了错事:如想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结果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坏了。对此,单纯的惩罚只能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父母既应该对他们讲明道理,指出其错误,又要鼓励他们试验探索的精神,以避免对所犯错误的焦虑感。
4、提倡多样性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限制和剥夺他们活动的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为其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诱发想象力
创造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之处在于有创造想像成分的参与。孩子天真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父母都要积极地诱导。同时,也要积极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广泛而仔细地观察、比较和体验,使之头脑中形成丰富准确和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发展创造想象力。
导语: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统训练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感统训练,更加有利于被婴幼儿和孩童接受。
11.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1.扔球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
1.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
2.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
3.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扔豆子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次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
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
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
3.互动式投篮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帮助给予:多给予孩子鼓励。
4.上、下楼梯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A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B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
C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
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A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
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
D撤消所有协助。
5.个性跳绳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1.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
2.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3.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6.扶物能单脚站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
B.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
C.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共12页上一页1 2 345...下一页阅读全文
7.平衡木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1.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
2.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
3.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
4.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8.学蛙跳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A.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
B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给孩子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
C.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1.身体协助;
2.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9.模仿动作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A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另外一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共12页上一页12 3 45...下一页阅读全文
10.钻呼啦圈 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A.由另外一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
B.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
C.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足够的身体协助;2.必要的身体协助;3.偶尔的身体协助。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
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12.滚动身体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适用年龄:4-5岁
难度设置:A.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2.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
3.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13.做5次前滚翻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适用年龄:4-5岁
B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1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
2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4.巧运乒乓球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适用年龄:4-5岁
A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作;
B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
C改用乒乓球尝试;
D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1.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
2.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15.障碍走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适用年龄:4-5岁
A.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
B.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1.开始时先做,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
2.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这样的游戏有,木头块积木锻炼思维能力,用食物来构建协调能力,用乒乓球锻炼灵活和敏捷思维,用羽毛球锻炼反应能力,用跳绳来锻炼平衡能力,还可以用扦插玩具, 锻炼想象能力。
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来训练:可以通过彩色的拼接;还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中的情景演练,让孩子用肢体语言来表述;可以用呼啦圈跳房平时可以和孩子玩装小球的游戏,投篮游戏,套环游戏,拼搭游戏,开锁游戏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子,就是用呼啦圈贴出传统跳房子的轮廓增加孩子乐趣;上下楼梯的游戏;俯卧撑交替摸肩膀的锻炼等方式。
带着孩子走楼梯,往盒子里面装小球,用钥匙去开门锁,排列积木,捡绿豆,荡秋千,走平衡1、游戏规则的发布表达不清楚或词不达意;木,登高取玩具,这些游戏都可以用来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
是有很多的,首先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可以经常和孩子玩一些游戏,例如猜数字游戏,踩数字游戏,故事重叠游戏,手指游戏,体游戏,跑步的游戏,跳绳的游戏等等一些。这些游戏都是可以锻炼孩子协调能力的,而且效果很好。
1、《平衡凳游戏》
难度设置:2、《奇怪的动作》
幼儿在口令的提示下完成向前看齐、向上看齐、向下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等动作。
(1)教师以较慢的动作和详细的提示语言幼儿一起变换看齐六个方位。
(2)教师以较快的的动作动作和提示语言连贯的改变看齐的六个方位。
(3)幼儿四人一组持竿,在竹竿令提示下完成向前看齐、向上看齐、向下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原地踏步走和立定等趣味动作。
3、《看谁反应快》
幼儿四人一组持竹竿听令向前、后、左、右正确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向前、后、左、右正确移动。
(2)教师与幼儿做相反的动作。
如教师持竹杆向前一步、幼儿四人一组持竹杆向后移动一步;教师持竹杆向左一步,幼儿四人则持竹向右移动一步;教师向左二步,幼儿四人则持竹向右移动二适用年龄:3-4岁步,并以此类推变化。
4、开汽车
幼儿8人一组持杆组成4辆汽车,开车不碰撞教师提醒小司机二手握紧前两端,幼儿二手握紧后两端行车途中注意避让,8人一组相互体谅彼此照顾,然后组成一辆火车一起开室,提示幼儿及时调整运动姿势,汽车加减速,转向要准确,开车不碰撞。
5、《巧过竹竿》
教师提出新的活动要求:幼儿必须4人一起过杆,并提示幼儿提前商议决定,根据前一组的完成情况做出跨越行走或跳跃等创造性的与之前不同的动作过杆。同时调整和帮助幼儿形成动作,在活动中及时用语言肯定动作变化,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的动作。
教师与众不同的过杆方式,并幼儿在下一次的类似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变化。
1、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2、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写)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猜谜的游戏。
3、扮演的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父母亲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4、想像的游戏。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考更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
5、接龙的游戏。
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鹰、鸽子……
6、字词的难度设置:游戏。
7、手指的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8、躲藏的游戏。
跟孩子玩“”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们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都是藏物的游戏。
9、绘画的游戏。
10、组合的游戏。
许多发明都是在原来的物品加上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那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它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A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12、知觉的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
让宝宝的手、脚能想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自己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在这个阶段让刚出生的宝宝去抚触外界事物。可以采用不同质地的玩具宝宝的皮肤和手脚。一种就像是毛绒玩具,另外的还可以用光滑的玩具来吸引宝宝。
宝宝的皮肤、嘴、手、脚是触觉器官,同时嘴和手是灵敏的地方。刚刚出生的宝宝可以对温度、湿度、物体的和疼痛都有感觉。因此准爸爸妈妈们不要给宝宝包“蜡烛包”、戴手套。
让宝宝的手、脚能想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自己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在这个阶段让刚出生的宝宝去抚触外界事物。可以采用不同质地的玩具宝宝的皮肤和手脚。一种就像是毛绒玩具,另外的还可以用光滑的玩具来吸引宝宝。
这个时候宝宝也许爱吃手,其实是宝宝探索外界的C单手(拇指)给予协助;一种形式,顺便寻求安慰,这是情感发展的需要,不要凶宝宝,在宝宝吃手前一定要把宝宝的手给洗干净。
翻书游戏【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增加孩子手部的精细感觉和灵活性,促进手部肌肉群发育。适用年龄为2.5~3岁。
【使用道具】书。
【我们一起做游戏】1.与孩子一起讲故事看书,用故事的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
2.讲完故事后,鼓励孩子自己从头到尾复述故事的内容。这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做:如何用手指捻住书页的下角翻页。
3.父母逐渐停止帮助,改由孩子自己从头到尾翻书阅读。
捏橡皮泥【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增加孩子手部的精细感觉和灵活性,促进手部肌肉群发育。适用年龄为2.5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4岁。
【使用道具】彩色橡皮泥。
【我们一起做游戏】1.与孩子一起搓揉橡皮泥。在此2、游戏规则的制定过于繁琐或不符合孩子身心发育;过程中,要让孩子向家长学习搓、捏、揉、揪、卷、拍、摔、拉等动作。让孩子体会橡皮泥在自己手下变形的质感和,同时练习手部的灵巧动作。
2.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些小东西,例如三角板、立方体块、小飞机等。
拧塑料螺丝【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练习孩子手腕拧动的动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肌肉精细控制能力。适用年龄为2.5~5岁。
【使用道具】儿童玩具工具组,包括塑料制螺丝、螺母等。
【我们一起做游戏】1.给孩子做,如何拧螺丝螺母,注意两手协调。一手捏着螺丝,一手捏着螺母,两手装配时,要将详细的分解动作做给孩子看:拿螺母的手拧动180°后松开,然后重新捏住螺母,继续旋转180°。这一过程一定要让孩子仔细观察。
做纸花【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锻炼孩子手部肌肉精细控制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构造搭配能力。适用年龄为3.5岁以上的孩子。
【使用道具】硬折纸和剪刀。
【我们一起做游戏】1.父母先给孩子做:将硬纸折叠为各种形状,在适当位置裁剪,然后展开,获得各种图案。
2.与孩子一起叠纸、裁剪。从简单的空心圆做起,逐步增加难度,裁剪出“喜”字。
3.与孩子根据一定规范创意性地折叠、裁剪,看能得出什么样的图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