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无法被生物降解,并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在生物体内富集,甚至可转化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对食物链中某些生物产生毒害,或最终在人体内蓄积而危害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_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策略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_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策略
治理方法及特点:包括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化学治理及农业治理方法。工程治理效果、稳定,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生物治理实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破坏小,但是治理效果不理想;化学方法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但容易再度活化;农业治理方法易作、费用低,但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
综上,根据不同的污染项目特点及对治理效果、周期及经费要求,应选择最适宜的治理方法.化学稳定化治理的方法往往存在不能确保治理效果长期稳定性的问题,但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分子键合修复技术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它将成为一种集治理效果好、费用低和治理周期短为一体的优选治理方法。常见的重金属土壤治理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生物法、热力学方法等,每种方法又包含不同的技术,每种技术又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实施。化学法主要通过将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化学稳定剂混合来实现重金属的稳定化,而石灰等稳定剂通常不能有长期的治理效果,分子键合是目前业界关注的一种以长期稳定性为特点的修复剂。生物法一般有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植物修复通过超积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比较安全但是修复周期长;微生物修复通过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重金属,但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较多,目前应用较少。热力学方法可以通过高温来使重金属玻璃化,但是成本很高。
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
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实现。
4、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同种金属,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存在形态不同,其迁移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时,不仅要注意它们的总含量,还必须重视各种形态的含量。
扩展资料: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而来,不同的岩石含有各种重金属元素,成土母岩的化学元素决定了土壤中化学的最初含量,影响着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背景值。
同时母岩在形成土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影响着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如抗风能力强的石英质岩石对发育于其上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起控制作用,然而抗风能力弱的碳酸盐类岩石对其上发育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控制作用则不强。
在土壤中一般小易随水淋溶,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常常使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逐渐积累,甚至某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还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还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与水环境的污染相比,其治理难度更大.污染危害更大。
土壤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功能,在调控与防止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增强土壤环境的自净能力,提高土壤环境容量。
当输入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不大或土壤遭受轻度污染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对于防止土壤污染的发生或减轻重金属对作物的污染危害是有效的。
参考资料来源:
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物理治理: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或控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沉淀、过滤、蒸发等。
2.化学治理: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环境,使重金属从土壤中析出或变为不活性的形式,如添加石灰等碱性物质等。
3.生物治理: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蓄积等特性,通过植物修复的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如用植物吸收重金属、菌群分解有机物等。
4.地下水及地表水治理:由于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会造成地下水及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如采用吸附、过滤、生物降解等方式。
5.综合治理: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如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治理等。该方法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主要的治理办法: 1、电动修复法;2、土壤淋洗法;3、玻璃化技术法;4、化学方法;5、农业方法;6、植物修复技术;7、微生物修复技术;8、动物修复技术。
对待重金属的污染最关键的应该是从源头着手,加强对相关污染企业的管理,从总量上控制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以便更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性重金属污染。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重金属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通过生物降解来净化土壤(如蚯蚓能降解农、重金属等),或采用一些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来除污。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利用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如下:
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
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实现。
目前国内的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基本也就那几样,最新的学者研究多为生物治理技术(植物超富集或菌类+植物富集),但是这种生物治理技术有一个不好就是他对深层土壤的治理效果较、而且治理速度不够,后续的富集重金属的植物需要处置(多为焚烧,成本很高)。所以一般的治理方法多为工程治理。
对于污染较轻的土壤,多用客土法、或翻土之后添加石灰等稳定价,然后再种植富集植物。
对于污染较重的土壤,多用异位固化稳定化,固化后的效果可以说很好,把重金属基本保留在固化后的土壤中,然后找个做好防渗的地方填埋,现在行业内基本的治理就是:挖土,稳定化固化,填埋,覆盖,然后再种植植物。
想别的比较高端的技术:电渗析和热解析,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要求较高,而热解析通常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对重金属处理效果不好。
所以工程量大,成本不要太过,稳定化固化效果其实是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