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_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谁建的

游戏攻略 2025-01-04 10:35:43

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云冈石窟景点介绍: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_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谁建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_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谁建的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_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谁建的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历史沿革: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因刘邦北击匈奴被困平城白登山(今大同东北)之史实而闻名。平城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武周塞扼据汉民族与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间的交通要道,它“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据天下之背”(《读史方舆记要》卷44《山西·大同府》),实为战略要地和中原地区的北大门。拓跋珪迁都平城之后,这里便成为鲜卑拓跋部的根据地,也是当时亚欧丝绸之路东端的型大都会。

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起,经历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帝66年东征西讨,先后降柔然、荡漠南、吞北燕、灭北凉,结束了十六国长期割据的历史,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随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魏书》卷4《世祖纪下》)。

我国北方相对和平稳定时期的到来,向魏都平城大规模的和建设同时展开。从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至494年魏孝文帝再迁都洛阳,平城作为北魏的首都和我国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96年之久。

以上内容参考:

云冈石窟的资料

云冈石窟的资料: 云冈石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的文成帝和平初,后来经过其它的朝代维修,形成规模。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山西云冈石窟在什么地方旅游攻略

山西云冈石窟是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规模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可观赏价值极高。云冈石窟不同时段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服务项目及旅游路线详见下文!

1、地址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规模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2、旅游攻略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3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8:30—17:00

门票价格: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全价票:120元,半价票:60元。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全价票:80元,半价票:40元。

联系电话:0352-7992622

服务项目:

讲解服务:位于游务中心一层大厅南部。

讲解员分专家级预约讲解服务和普通讲解员分级收费。

专家讲解,具有副以上职称且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性研究成果,讲解收费800元,副讲解收费600元,可在云冈石窟、官微、云游网进行提前预约;

普通讲解服务共分四级。特级讲解员,收费300元;一级讲解员,收费200元;二级讲解员,收费150元;讲解员,收费120元;英文讲解收费300元,云冈博物馆讲解收费50元。

可租用无干扰话麦:押金:300元,租金:20元/10人,参观完毕,请将无干扰话麦交给讲解服务处,押金退回。

联系电话:0352-7992655

寄存服务:位于游务中心一层北侧,享受寄存自助服务,还可提供租用轮椅、雨伞、童车、宠物车。

餐饮服务:景区内20窟处接引佛殿设有小吃街,博物馆出口处“小南唐”设有云冈的伴手礼及佛点饮品,食货街设有具有大同特色的名优餐饮店,有中餐、快餐和素餐,经营各类地方特色名吃。

娱乐服务:云冈北魏乐舞——西天梵音(第二十窟大佛对面接引佛殿前广场)、云冈皮影木偶戏(昙曜五窟附近)、北魏射艺场(礼佛大道旁)、云冈游船(山堂水殿,春、夏、秋)、射击(拓跋小屋旁)??

购物、文创:中心云冈文化坊、西唐文创、云冈文创店、小南唐、云由文创店??

3、交通指南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一般先到达大同后,再转车去云冈石窟。

火车站:乘坐603专线直接到达。

大同长途客运东站出发:?

1.大同汽车客运站乘坐38路到达清远西街口站同站换乘快速旅游603线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2.大同汽车客运站乘坐38路到达同泉路西环路口站同站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新南长途客运站出发:乘坐28路公交至新开里,再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大同机场出发:乘坐机场大巴至大同宾馆后换乘17路至新开里,再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游览车:从昙曜广场南门进入,游客经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在帝后礼佛浮雕墙向南走可以乘坐云冈旅游电瓶车。也可以根据旅游路线自己徒步旅游,仔细欣赏石窟文化与其他景观文化。

云冈石窟风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景区内比较的景点介绍:

窟外壁明窗东侧题刻清代朱廷翰《游云冈石佛寺诗》。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方塔.上下两层,仿木构屋顶塔檐。塔顶处蛟龙盘绕,须弥山逶迤。北壁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东壁下层浮雕”赕子本生"故事。

第二窟

二窟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二窟辽代以前建为护国寺,为云冈十寺之一。明清号日“石鼓寒泉”,属云中八景之一。

第三窟

云冈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 -排12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 -开间巨制。上层台面两端各- -座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北壁雕、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 主尊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两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

云冈石窟博物馆

云冈石窟博物馆是由建筑师程大鹏主持设计的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位于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内西侧,风貌保护区范围内,是整个云冈石窟景区改造的子项之一。

二十二窟

露天大佛结跏趺坐,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形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云冈石窟在哪里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现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艺术东传后,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1961年3月被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发展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以上内容参考:

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云冈石窟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与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坐像,高17米,为云冈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

云冈石窟在哪里

云冈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大同市地理位置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山西省辖地级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Ⅱ型大城市。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大同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

云冈石窟有哪些价值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艺术家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

云冈石雕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由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加上其余小窟,先后用了近50年时间。

参加开凿人数多达4万余人。

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

石窟至今仍留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

云冈石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开凿云冈石窟的壮阔场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基本上是佛像和故事。

“昙曜五窟”(由昙曜负责开凿的5个石窟)是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的窟,它们的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马蹄形或椭圆形,穹隆顶,前开拱门,门上方开明窗,高达15米以上,但形式却近似僧人修禅所居的草庐。

窟内主像形体高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两侧各有一佛侍立或倚座,合为“三世佛”,但主从相悬殊。

主像背后雕饰华丽的舟形背直达窟顶,壁间遍刻千佛,有的还刻有贴壁的菩萨、罗汉等形象。

尽管这5个石窟在设计和布局上和谐统一,但它们的造型并不雷同,而是各有特点。

譬如,第20窟的佛像以英伟端庄著称,第19窟的佛像以俊秀雅闲取胜,第18窟的佛像则庄重而又不失活泼。

这一时期的雕像也拥有共同的特征: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具有大丈夫的气概。

即便是佛像身后作少女形的飞天,也英姿飒爽。

无论是面貌神态还是体态服饰,这些窟龛造像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都与凉州(今河西走廊地区)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由西向东传播的历程。

云冈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

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体貌表现出少数民族的特征。

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

其它佛像,按品级一个低于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

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

飞天手执乐器,飞舞于天空,展示了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

侏儒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

云冈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

整个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雕造技法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极为珍贵的资料。

鲁迅先生曾将“云冈的丈八大佛”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把它们看做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坚固而伟大”的艺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