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 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叫什么

游戏攻略 2024-12-25 14:49:46

陆逊当然有资格,毕竟他扶大厦之将倾,把东吴从亡边缘拉了回来,当然有资格单传记。

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 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叫什么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 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叫什么


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 三国志单独列传的人叫什么


因为陆逊作为吴国的大都督,在蜀国吴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消灭了蜀国的关羽刘备,张飞

东吴四大都督中活得最久的是陆逊,他的事迹太多了;陆逊和诸葛亮一样都曾经出将入相;陆逊在东吴后期成了最重要的顶梁柱。

三国志都为谁单独列传?

除了赵云都是单独列传

单独列传不单是因为多,按照史学家的规矩,能单独列传的,一定是在当时具有重要地位的人

曹,诸葛亮是单的,赵云陆逊是合转吧

卷一魏书一武帝纪

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卷五十八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

参与的多,当时出名,所以有的说,史书有的写

单独列传当然显示作者重视

卷一魏书一武帝纪

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卷五十八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 曹

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 曹丕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 曹叡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 刘备

卷三十三 蜀书三 后主传 刘禅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 孙权

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 陆逊传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 曹

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 曹丕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 曹叡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 刘备

卷三十三 蜀书三 后主传 刘禅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 孙权

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 陆逊传

这段评价的句,是长句,说的主要是诸葛亮在担任宰相期间,抚恤,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掌权者,即使是仇人忠于职守,也必定会奖赏;

可能是每个人对于诸葛亮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可能会盲目崇拜,有些人会比较客观的分析。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其实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总体评价非常高了。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共有八个人是单独列传,分别为曹、曹丕、曹叡、刘备、刘禅、诸葛亮、孙权、陆逊。这个八个人中六个是,只有诸葛亮和陆逊身为臣子却能单独列传,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看到陈寿对诸葛亮的定位非常高。

而且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总结时,说他在刘备后,蜀汉危急的情况下事无巨细,全部一手处理,外和东吴,内平叛乱,颁布法律制度,训练,赏罚分明,作恶的必定会受到惩处,为善的也一定会得到表彰,使得全国官吏都不敢违法乱纪,人人追求上进,民间路不拾遗,不恃强凌弱,风气井然。

及(刘)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诸葛)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而在对诸葛亮生平进行评价时,陈寿又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善待,待人以诚,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忠臣和有能力的人即使有仇也会得到提升,亲人犯法也会处罚,善举和恶行不管大小,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置。所以虽然诸葛亮主政时期刑罚严苛,可是都爱戴他,那些被他惩处的人也没有怨恨,是治世的良才,堪比管仲、萧何这两位良相,可以说是极尽赞美之词。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甚至当有人批评诸葛亮的文采不是很好时,陈寿也为他进行了辩护,说诸葛亮平时交流的人,都是普通的凡人,所以文采上没法过于华丽。

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当然,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能力的时候,说他以练兵见长,不善于奇谋,连年劳师动众北伐,却没有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带兵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相比之下,唐朝名将李靖等人对诸葛亮军事能力极为推崇,陈寿这个评价似乎显得有些低了。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陈寿在《诸葛亮传》中也提到诸葛亮面对的敌人都是当时的人杰,加上魏强蜀弱,魏国还有本土防御的优势,蜀才匮乏,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才会导致北伐屡次失败,强调了诸葛亮失败的客观原因。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显然陈寿说诸葛亮“奇谋为短”和不擅长将略,只是相对诸葛亮的能力而言,并非真的说诸葛亮军事方面能力。更何况陈寿毕竟只是个文人,在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对于他军事能力的认知可能没有李靖这样的军事家那么透彻,评价相对低一些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综合来看,陈寿认为诸葛亮方面和管仲、萧何相当,军事也只比韩信一些,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已经非常高了。

由于篇幅有限,古代写史书的史官,在给人立传的时候非常谨慎,一般只有帝王级别的人,才能单传,有突出表现的将相,往往是许多人都合在一个传记里写了。

不过万事都有例外,如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那些特别厉害的人物总是可以有特殊的待遇,比如项羽,不是,却享有本纪,而在《三国志》中也恰好有两位这样的人物,一是诸葛亮,二是陆逊。

诸葛亮不用说了吧,神机妙算人,鼎鼎大名,简直是家喻户晓。可这另一位,陆逊,又是何方人物呢,竟然可以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享有单传的殊荣?

“书生”将军,战功赫赫

提起陆逊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朋友都会表示没怎么听过,比起诸葛亮家喻户晓的知名度,陆逊确实是“不出名”。但知名度不高,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人物!

陆逊,字伯言,东吴人。出生于江东世家大族的他,从小修读经学。在外人看来,这样的陆逊应该是个白面书生,怎么也不会跟什么武庙六十四名将扯上关系。然而,事实却与众人设想的大不一致,夷陵之战、石亭之战,陆逊注定要成为三国武将里的佼佼者,与诸葛亮、周瑜并驾齐驱,名垂青史。

孙策遇刺身,孙权上位,拉拢江东士族,对于陆逊来说,这是他扛起家族大任的一个契机。公元203年,陆逊加入孙权麾下。从此,在这个舞台上,陆逊开启了他出将入相的传奇一生。

助孙权夺取荆州,是陆逊迈向成功的步。大家应该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典故吧。作为刘备手下的得力干将,关羽攻打樊城的同时,身负守护荆州的大任,虽说他没有诸葛亮那么聪明的脑子,但也不至于大意轻敌到失了荆州不说,还连命都给丢了。那么关羽究竟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陆逊。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孙权与吕蒙心里想的是拿下荆州,然而关羽相当重视荆州的防护,因此并没有将大量的将士调去樊城,这让孙权非常不好下手。这时候,陆逊让他眼前一亮,他火速想出了一条计策,让这个没什么人知道的小人物代替吕蒙,这样关羽就会放松警惕。

而陆逊显然也没有令孙权失望,一上任就放了个大招——写信。写信?写给谁呢?这个嘛,当然是写给关羽啦。呃,又不明白了,这么个两军交战的紧要关头,写给敌军将领干嘛,难道是互诉衷肠吗?这个,倒也不是这么的深情,不过,也不多了,因为陆逊写信是去表示自己对关羽的仰慕之情的。

“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啧啧啧,瞧这话说的,仰慕之情都要溢出书本来了,情深意切,我简直就要相信了。可事情会是这么简单吗?事实证明,陆逊出手,实为。看到这封信的关羽信了,他觉得这人这么崇拜我,那没啥好打的,于是,把荆州的兵调到樊城去了。

唉,这这这.......正好中了陆逊的计谋,就这样,荆州就成了别人家的了,而被陆逊了的关羽,也被孙权擒杀在回益州的途中。这一战,陆逊实在是功不可没。

如果说夺取荆州是陆逊将相之路的开始,那么夷陵之战就是。

荆州大本营没了,好兄弟关羽了,对于刘备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不能忍受,不可忍受,他巴不得立马冲去东吴,杀掉孙权等人,为兄弟报仇。于是,在休整了仅仅两年之后,刘备倾全国之力,准备讨伐东吴。而这一战,东吴这边派出的又是陆逊。

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大军,陆逊故计重施,先是摆出一副很害怕的样子,让敌人以为东吴这边很弱,又下令全军后退百里,引诱刘备大军追击。说实话,这波作,稍微有点经验的人应该都不会上当吧,但奈何此时的刘备已经被熊熊怒火烧昏了头,下令全军追击。就这样,蜀军陷入了狭长的山谷之中,一时间难以拔出。

而最糟糕的是,刘备下令水军全部移到陆地,却不知这正好中了陆逊的计谋,方便他全线击溃蜀军。在两军相持七八月后,陆逊在峡谷之中放了一把火。

这把火点燃了蜀军营寨,一条火龙冲天而起,不熄,蜀军几乎全线崩溃,刘备有幸逃脱,回了白帝城。看着满地尸骸,刘备痛苦不已,仰天大喊:“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而后仅过了一年,就在无尽的后悔中去了。而此战的大功臣——陆逊,则真正开启了他出将入相的人生高光时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