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 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有哪些

游戏攻略 2025-01-04 10:35:43

盘点|目前海外最知名的车载激光雷达厂商是哪几家?

虽然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曾多次表态不会使用激光雷达,也曾用「极其愚蠢」、「弱爆了」来形容这一产品,但这几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且增速越来越快。

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 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有哪些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 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有哪些


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 激光雷达传感器上市公司有哪些


今年10月,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发布《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根据沙利文的统计及预测,未来受Robotaxi/Robotruck车队规模扩张、固态激光雷达在ADAS中的加快应用,以及智慧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整体市场预计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至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高达135.4亿美元,较2019年实现6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而车载激光雷达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又都被巨头所垄断,所以就有了下面这篇关于海外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主要竞争者们的文章。(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Velodyne

Velodyne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位于加州硅谷的技术公司。最早以音响业务起家,从2005年开始研发激光雷达技术,之后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其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影响力最早来自于2007年DARPA无人车挑战赛。当年获得名、第二名的梅隆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使用的正是Velodyne的激光雷达。此后,该公司开发的激光雷达被谷歌、百度等涉及无人驾驶的公司广泛使用。

2016年,Velodyne Lidar出来,专注于激光雷达技术。该公司提供各种传感器解决方案,包括性价比很高的Puck、多功能的Ultra Puck、为自动驾驶服务的Alpha Prime、针对ADAS进行优化的Velarray以及驾驶员辅助软件 Vella,确保其在ADAS、自动驾驶车辆、更安全的移动出行以及一公里交付解决方案中的突出地位。

一直以来,Velodyne公司的激光雷达都因价格昂贵、交货期长而被车企们所诟病,但它依然是几乎所有全球领先的汽车OEM。直到近两年,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可选项变多之后,Velodyne的稀缺优势开始被后来者与挑战者瓦解。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占领自动驾驶市场高地,在今年9月Velodyne Lidar Inc.成为家选择通过SPAC完成上市的汽车激光雷达制造商。

近日,Velodyne Lidar宣布推出一款创新型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Velarray M1600。据悉,该款传感器专为移动机器人应用设计,是Velarray产品线中的最新产品,也是新M产品线中的产品,采用 Velodyne的开创性专有微激光雷达阵列架构(MLA)。看到Velodyne不断的推陈出新就可想而知,如今的市场竞争有多激烈了。

Quanergy

Quanergy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小型固态激光雷达的初创公司,也正是因为固态激光雷达这一概念,它备受追捧。从创立之初就成为了资本的宠儿,一路高歌猛进,拿下多轮融资,估值一度高达20亿美金。

2014年9月Quanergy的款产品M8-1投入使用,当时被应用在了奔驰、现代等汽车厂商的实验车型上。2016年的CES展上,Quanergy发布了号称是「全球款OPA固态激光雷达」S3,当时还宣称S3不包含移动或振动部件,尺寸仅为906060mm,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且能够进行电子束控制,每台成本仅需200美元,如果订货量在1万台,每台的成本还有望控制在100美元以下。这样的条件对当时的资本与市场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

Quanergy也迅速与多家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和Tier1供应商建立了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DaimlerAG(戴姆勒)、RenaultNissan(雷诺日产)、Hyundai(现代)、Delphi(德尔福)、Sensata(森萨塔)等。只可惜再美好的童话也有被戳破的一天。虽然S3 采用的相控阵方式在雷达等各方面有广泛应用,相关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这一技术对于相关组件的尺寸要求很大,如何制造出如此大规模的器件,同时使它们能够有效地运作成为一个系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直到现在,Quanergy产品不断跳票,仍然没有一款实现产品化。

Leddar Tech

成立于2007年的Leddar Tech,是一家从加拿大光学研究所出来的公司。它主要为OEM主机厂、Tier1供应商、零部件&子系统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提供LeddarCore IC传感器技术,用于开发ADAS/AD解决方案中的激光雷达。据悉,Leddar Tech可以兼容许多低价格的光电探测器和光源设备,包括光电接收二极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甚至白光LED。

特别是在光学飞行时间感测领域有很大优势。而基于Leddar Tech光学飞行时间感测技术的激光雷达不着高距离功率比、在能见度低的条件下可有效探测目标,还能使用单个检测器分辨多个目标。

去年,Leddar Tech宣布推出一款专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3D Flash激光雷达Leddar Pixell。该产品在探测车辆周围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以及其他障碍物方面可靠性非常高。也是一种的探测Cocoon(车身周围360°全包覆)解决方案,适用于自动驾驶部署,而且已经被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十几家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供应商采用。

Ibeo

Ibeo成立于1998年的德国汉堡,2000年被工业传感器公司SICK AG并入,作为SICK AG的车载激光雷达部门。2009 年Ibeo又脱离SICK AG,成为了一家独资公司。2018年又被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ZF)收购了40%的股权。

2010 年,Ibeo和法雷奥合作量产可用于汽车的MEMS固态激光雷达ScaLa。七年之后,该款产品便作为全球款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被搭载在了奥迪A8上,在去年年初的CES展上,法雷奥展示了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并首次对外展示了其正在研发的基于MEMS技术的第三代激光雷达产品。据悉,如今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正为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做准备,已经进入量产开发阶段,会首先搭载在欧洲另一款豪华品牌车型上。

Ibeo研发的传感器系统Ibeo NEXT具有长距离和高空间分辨率,可构建高度的3D环境模型,并涵盖道路指引信息、道路设施、标牌、交通信号灯等详细信息,还可迅速记录、持续更新地图数据,综合实力非常强大。

Innoviz

与以上几家激光雷达企业相比,Innoviz的成立时间最短在2016年的1月。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Omer Keilaf曾担任以色列电子研究主管,并在1979年获得以色列国防奖,该公司的核心团队和主要技术均来自于以色列情报总队精英技术部门。

从成立之初,该公司就致力于量产级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研发,并为其硬件开发配套辅助产品。公司的目标是要造出价格在100美元以下的固态激光雷达。作为 MEMS 激光雷达的头部企业,Innoviz在2018年获得了行业内个前装订单,并且与包括安波福、麦格纳、恒润和三星哈曼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Innoviz已经有了车规级雷达传感器InnovizOne,明年将在宝协助下进行正式量产。据悉,这款激光雷达将会成为一套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而且Innoviz已经掌握了除激光器以外的所有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如控制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激光器、光束控制装置和光电探测器。眼下,Innoviz正联合麦格纳与安波福为宝iX系列SUV(2021年上市)开发雷达系统。麦格纳与安波福都对Innoviz进行了投资。

近日有媒体称,Innoviz也通过SPAC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继Velodyne、Luminar和 Aeva之后的第四家车载激光雷达制造商。

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家企业外,还有很多风头正盛或潜力巨大的公司也在不断涌现,譬如Luminar、TriLumina、Tetra Vue等等。似乎这个市场并没有进入资本寒冬。

图 | 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有哪些?

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光库科技、东方国信、多伦科技、万集科技、科技、永新光学、华阳等等。

你好亲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有万集科技、科技、如光韵达、大族激光、联赢激光、锐科激光、柏楚电子。激光雷达相比普通的微波雷达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比如说分辨率更高、隐蔽性更好、抗有源干扰能力更强、低空探测性更好、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等。【摘要】

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排行榜【提问】

你好亲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有万集科技、科技、如光韵达、大族激光、联赢激光、锐科激光、柏楚电子。激光雷达相比普通的微波雷达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比如说分辨率更高、隐蔽性更好、抗有源干扰能力更强、低空探测性更好、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等。【回答】

传感器龙头股上市公司

传感器龙头上市公司有:中航电测:传感器龙头。

9月27日讯息,中航电测3日内股价下跌5.85%,市值为94.99亿元,跌3.19%,最新报16.08元。传统衡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缓慢,公路、健康、消费、测量与工控领域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传感器智能化、网络化应用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行业项目机会多,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特点显著,市场需求基数大,但产品存在生命周期短的风险;公路、测量与工控领域技术日益成熟,智慧物流、新零售、环卫称重等新兴行业整体市场需求规模较大、技术发展较快,但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现阶段仍处于市场观望期和用户体验培育期。

一、传感器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1、华工科技:公司主业分为激光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光通信及无源器件产业板块、激光全息防伪产品和包装印刷产业板块、敏感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技术产业板块以及物联网产业。“

2、盾安环境:公司与Microlux在共同投资设立盾安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合资企业经营MEMS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制冷空调领域、医疗领域、工业控制领域、能源领域、航天领域及其他领域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

3、联创电子:车载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的研发,拥有无人驾驶镜头和传感器镜头;为特斯拉提供车载镜头;为京东方提供触控显示模组及一体化产品的生产加工。

4、ST威尔:公司以募集资金5699.66万元投资新建年产5万台传感器生产基地,预计年均税后利润1095.95万元,建成后将具备高精度传感器生产能力,在充分满足未来压力变送器和电磁流量计产品对传感器需求基础上,还将提供给国内及国外客户。公司的核安全级(简称1E级)WT3000N、MV2000TN压/压力变送器通过了相关的试验和鉴定,很好地满足核电厂等核工业过程高放射性、、高温高压蒸汽、腐蚀性等特殊场合的精密测量和应用。

5、苏州固锝:物联网传感器测试平台。子公司艾特曼电子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晶圆级MEMS器件封装工艺及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代工服务,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系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多领域智能化传感器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6、金智科技:公司控股子公司悠阔电气研发的UK-R200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激光雷达导航定位、测温、智能表计识别、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自主充电系统核心技术于一体,利用车载、可见光及声音传感器代替人进行设备温度、仪表读数、开关状态、异常声音等各类巡检工作,已成功通过电网公司2018年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集中测试,目前已具备国标资格。

国内激光雷达股?禾赛科技IPO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出品 | 搜狐 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继美国多家激光雷达公司开启上市后,禾赛 科技 近日也提交了科创板招股书,意图冲刺国内激光雷达股。

禾赛 科技 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推出十款激光雷达产品。近年来,国内外自动驾驶的发展让禾赛 科技 营收翻倍增长,全球大 汽车 供应商博世和国内自动驾驶梯队的百度不仅是其重要股东,还是其重要客户。

这家公司的产品卖得也不错,激光雷达销量在三年内从百余套增长到数千套,但未逃脱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激光雷达作出的价格昂贵且难以下降的“诅咒”,最近三年的平均售价均超过10万元。这也使得禾赛 科技 毛利率达75%,远高于同行。

这对于亟需规模落地的自动驾驶来说,显然无法承受。禾赛 科技 要想更好地站稳这一赛道,还需在盈利和价格之间作出平衡。

营收翻倍增长,未实现稳定盈利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它通过激光器和传感器感知周边环境,并结合高精地图等,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避障和自主导航等功能。

美国在激光雷达行业走在前列,已有多家公司迈出上市步伐。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以及Luminar在去年先后登陆纳斯达克,此外还有Aeva、Innoviz、Ouster等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内完成上市。就国内而言,禾赛 科技 有望成为激光雷达股。

资料显示,禾赛 科技 起源于硅谷,最初主要研发用于气体检测的体传感器,包括激光甲烷遥测仪和激光氧气传感器两款产品,自2016年开始拓展新的发展方向——用于机器人和无人车等领域的激光雷达。

随后禾赛 科技 陆续推出多个产品,在无人驾驶领域先后推出了40线、60线、128线(线束越多,测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的多款激光雷达,并布局高级辅助驾驶(ADAS)、机器人、车联网等领域,共推出10款产品,其中无人驾驶领域是发展重点。

随着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逐渐进入商业化试运营阶段,这些产品的推出给禾赛 科技 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约为0.19亿元、1.33亿元、3.48亿元,呈现翻倍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为2.53亿元。

从营收结构来看,激光雷达产品是禾赛 科技 最主要的业绩来源,占比一度高达近97%。去年前三季度,激光雷达产品实现收入1.亿元,占比达到75%;其中Pandar64在2019年销售收入达2.24亿元,系为公司贡献64%营收的大单品,公司产品结构有所失衡。

不过,禾赛 科技 并未实现稳定盈利。在前述报告期内,其仅在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正,约为0.16亿元,其余期内均为亏损,2019年更是亏损达到1.5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也亏损0.94亿元。

在研发方面,2017年至2019年,禾赛 科技 研发投入从0.29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占营收比例在一度高达150%,去年前三季度投入1.63亿元,这也是公司未能持续盈利的重要原因。

百度博世加持,创始人身家达40亿

和不少 科技 创业公司一样,禾赛 科技 的创始团队也有着颇为光鲜的背景。根据披露的信息,禾赛 科技 由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孙恺、向少卿,以及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的李一帆联合于硅谷创立,后三人决定回国,2014年落户上海。

禾赛 科技 三位创始人孙恺、李一帆、向少卿合计直接持股30.03%,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37.16%的股份,对应71.45%的表决权。目前,孙恺担任禾赛 科技 首席科学家,向少卿为首席技术官,李一帆担任首席执行官。

按照禾赛 科技 此次20亿元的融资规模和发行股本的上限(636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不超过15.01%)计算,禾赛 科技 估值约 133亿元,三名创始人身价合计约40亿元,其中持股稍多的孙恺身价接近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大 汽车 供应商博世和百度还是禾赛 科技 的股东。自成立以来,禾赛 科技 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百度在2017年9月领投B轮融资,博世在2019年5月领投C轮融资,并获得美企安森美半导体、光速资本、真格基金、启明创投等资本的青睐。

在此次发行前,光速资本及其关联方是禾赛 科技 外部机构,合计持股达到17.5%;百度和博世位居其后,持股分别约为7.88%、7.65%。

产品售价超10万,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随着国内外不少自动驾驶企业进入商业化试运营,禾赛 科技 的激光雷达销量不断增长,从2017年的126套增长到2019年的2890套,去年前三季度为2132套,但对应的产销率分别约36%、45%、53%、50%,显示仍存在一定滞销风险。

禾赛 科技 也暴露了自动驾驶成本之痛,其激光雷达产品的平均售价连续三年超过10万元,去年前三季度才略降至近9万元,公司称主要是由于较低价格的PandarQT销售占比上升所致。

高昂的定价也使得禾赛 科技 的盈利能力远超竞争对手。2017年到2019年,禾赛 科技 的毛利率维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同期Velodyne的毛利率不过44%,而Luminar更是难以覆盖成本,2019年毛利率为-32%。

在具体的客户拓展方面,据禾赛 科技 介绍,公司产品已服务的客户包括北美三大 汽车 制造商中的两家、德国四大 汽车 制造商之一、美国加州2019年DMV路测里程前15名中过半的自动驾驶公司,以及大多数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近些年,前客户合计为禾赛 科技 贡献了超过45%的收入。

根据招股书,禾赛 科技 的股东博世连续三年位列前客户之列,百度在2019年贡献了2300多万元的收入,获得亚马逊投资的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在2018年和去年也是公司客户,文远知行的关联公司景骐在2019年也是第四大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投资禾赛 科技 之前,曾以1.5亿美元联合福特投资了Velodyne。去年10月,百度和Velodyne签订了三年激光雷达解决方案AlphaPrime的销售协议,为百度的无人驾驶阿波罗(Apollo)服务。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都是百度投资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 科技 与Velodyne此前还因专利而互诉。2019年8月,Velodyne指控禾赛 科技 侵犯了其在美国注册的激光雷达相关专利,随后禾赛 科技 先后在德国和上海提讼,指控Velodyne侵犯其激光雷达相关专利。

去年6月,禾赛 科技 与Velodyne签署和解协议,双方均在协议中否认对另一方的专利存在侵权行为,并约定在全球范围内交叉许可双方现有和未来的专利,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承诺期内不在旋转式激光雷达领域对对方提出任何专利诉讼。

但禾赛 科技 为此付出不低代价,其需向Velodyne支付一次性专利许可补偿及后续按年支付的专利许可使用费。2019年禾赛 科技 就支付了高达1.6亿元的专利许可补偿,这也直接导致该年出现大幅亏损,长达10年的专利许可费或将对公司盈利持续产生影响。

自动驾驶路线尚存争议,拟用13亿扩产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而其在自动驾驶上的必要性和“性价比”也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禾赛 科技 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自动驾驶领域,由于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分别在泊车和烟雾灰尘场景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经成为绕不开的技术支持,业内争议主要存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之间,因此也形成了两种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主导方案,另一种是以激光雷达为主导,典型代表是Waymo。

相较激光雷达,摄像头技术更为成熟,且成本低廉,可以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类型识别,但容易受到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只能获得2D平面数据。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感知周围物置、速度等特征,探测距离更远,且能实现精准建模,从而构建三维信息。

目前,业内的主流看法是,L1、L2级自动驾驶可以不用激光雷达,而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是否需要激光雷达尚存分歧,争议点正是激光雷达高企的成本。

据电百人会预测,去年摄像头、雷达、毫米波雷达平均成本分别为60美元、12美元、90美元,按当前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2个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的主流组合,总成本在714美元。

但激光雷达当前价格多在3000美元以上,如Velodyne此前在宣布将无人驾驶用16线激光雷达降价50%后,售价仍高达3999美元,Waymo的激光雷达的成本更是高达7000美金,速腾聚创推出的125线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售价则在1898美元。仅仅是激光雷达成本就已是前述组合的数倍,而售价达10万的禾赛 科技 更是其20倍。

这也是特斯拉坚持视觉算法的重要原因,不久前刚登上世界首富的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炮轰激光雷达,斥其“昂贵、丑陋、没有必要”,直言“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马斯克认为,激光雷达相关生产厂家较少,且技术相对比较封闭,因此激光雷达的价格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下降。业内多数观点认为,1000美元将是车企应用激光雷达的心理价位,而如果要大规模应用则还需继续下降。

高企的成本也导致激光雷达商用进程受到影响。Velodyne作为全球营收的激光雷达公司,其在2019年收入也7亿多元。目前来看,自动驾驶两种路线之争短期仍会继续,而随着自动驾驶安全性、智能性的要求,以及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上车将会是一个时间问题。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如奥迪、丰田、奔驰、宝马、长城等均推出或推出应用激光雷达的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 汽车 ,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也在年初宣布将推出打造激光雷达的新车,蔚来不久前发布的轿车ET7也搭载1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

可以说,激光雷达跟自动驾驶密切相关,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将激光雷达市场需求增长,低成本激光雷达的量产又将反作用于自动驾驶商业进程。沙利文预测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135亿美元,较2019年可实现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车联网会是主要的应用市场。

对于禾赛 科技 来说,如何打破马斯克对于价格的“诅咒”是一大挑战,而其也通过此次上市募资为扩产降本做准备。公司拟将13亿元用于建造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三年建成后将新增超265万件产能;另外7亿元继续加码研发,将用于激光雷达核心芯片自研,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同时还将加强激光雷达输出点云后的处理算法,以及ADAS、车联网等领域客户需要的激光雷达硬件及算法研发。

不过,目前国内外从事激光雷达的企业也不少,其中不乏华为这样拥有更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 科技 巨头。此前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透露,华为有总计1万多人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迅速开发出100线激光雷达,并且未来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踏上自动驾驶赛道的禾赛 科技 ,如何寻求盈利和价格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生产激光雷达的上市公司

生产激光雷达的上市公司有科技,思岚科技,镭神智能,大族激光,德国品牌IBEO,硅谷新锐Quanergy,美国老牌Velodyne。

作为无人驾驶的关键核心技术,激光雷达正不断被认知和重视。在产品被谷歌、百度等巨头认可、特斯拉自动驾驶、成本下降预期强烈三方面原因催化下,激光雷达已成为业界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标配。

3D激光雷达具有测距精度高,方向性强,响应快,不受地面杂波影响等优势,被视为现阶段实现无人驾驶最有效的路径。由于最初多用于军工领域,激光雷达并不被人所了解。

在谷歌无人驾驶应用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产品后,激光雷达一战成名,成为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激光雷达的整个市场也被资本所挖掘。

激光雷达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不断进步,向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车规级别。激光雷达的成本较高,市场价格昂贵,导致目前装配车载激光雷达的车辆多是中车。

随着固态产品技术的成熟,激光雷达将受到更多主机厂的接纳,各激光雷达厂商的车载商用经验逐步积累,将推动激光雷达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产品逐步简化向单片式发展,与摄像头硬件相结合,形成复合传感器,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减少安装数量,实现快速降本。

国内有哪些消费级激光雷达厂商?做得比较好的是哪一家?

像我知道的有EAI科技、北醒、镭神智能等,做得比较好的我觉得是EAI吧,像美的、云鲸扫地机器人就用了他们家的激光雷达。过去几年,EAI科技也获得过“维科杯·OFweek 2021智造年度供应商奖”等奖项。

EAI的话,一方面是产品的科技含量比较高,性能稳定,像自主研发的光磁技术提高了激光雷达的精度和可靠性。测距分辨率、扫描频率、角度分辨率及可视范围,这些激光雷达的主要指标,EAI的产品都处于行业水准,还能应对跌落、运动等复杂环境。

另一方面,EAI科技在东莞有自建工厂,而且在惠州建设EAI科技园,大大预计落成后激光雷达年产量将达到千万台,产能很稳定,去年EAI科技激光雷达出货量突破了200万台。

所以综合来说,EAI科技在消费级激光雷达中确实是头部类型的企业。

5.在激光雷达领域有哪些科研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呢?EAI科技怎么样?

EAI科技的研发实力我觉得挺强的,在深圳有研发总部,深圳是科技氛围很浓厚的城市。不仅如此,今年1月1日,EAI科技在武汉光谷成立了武汉研究所,旨在借助光谷的激光产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

另外,武汉光谷有42所高等院校和56个和省部级科研院所,EAI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所的合作,在激光雷达和智能传感器领域不断精进技术。就说刚过去的2021年吧,EAI科技就新增了59件专利,所以总体而言EAI的科研实力在行业内还是挺不错的。

车载激光雷达概念股一览 车载激光雷达概念股有哪些

1、永新光学: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正与多家国内外激光雷达企业、镜头模组厂商推进合作,自主研发研制一种大于180°视场角的超广角镜头,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2、华阳:有参与百度阿波罗;有关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主要在关键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度定位、视觉处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环境处理上。

3、常熟汽饰:2020年7月9日公告显示,公司拟出资3000万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罗小春先生拟出资2000万元,共同参与发起组建深圳鼎和创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投资基金拟对包括3D传感器(激光雷达)在内的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内的项目进行投资。

4、多伦科技:公司已开展多项人工智能驾考新技术研究,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人注意力分配识别、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环境目标识别、基于激光雷达的目标探测技术等。

5、天银机电:目前自动驾驶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感知路况及障碍物,华清瑞达基于长期从事军用雷达及电子战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军民两用雷达技术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十大激光雷达公司排名

十大激光雷达公司排名:杭州科技股份公司、中海达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公司、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公司、北科天绘科技公司、北醒光子科技公司、杭州光珀智能科技公司、上海禾赛科技公司、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公司、浙江万安科技公司、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公司。

1、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含激光产品、智能工具、服务机器人等,是目前国内激光雷达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是在家庭日用、旅游户外、还是在制造加工业、修理业、建筑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中海达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达以卫星导航技术为基础,融合声呐、光电、激光雷达、UW宽带、惯导等多种技术,已形成“海陆空天、室内外”全方位的精准定位产品布局,可提供装备、软件、数据及运营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

3、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RoboSense是一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环境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围绕激光雷达环境感知方案,核心技术包含芯片、LiDAR传感器、感知软件等领域。

4、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

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激光雷达和航空遥感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国内具备测绘、导航两大类高端激光雷达研制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5、北醒()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醒()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醒”)是一家专注于激光雷达及其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智慧轨道交通、智慧民航、智慧航运、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物位检测、安防、IoT等行业实现技术升级。

6、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安防、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三维建模、虚拟/增强现实、人机交互、机器3D视觉等。

7、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禾赛科技专注于开发激光传感器,目前产品线包括用于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的激光雷达,以及用于能源行业安全巡检的激光遥测系统等。

8、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覆盖自动驾驶、智慧交通、轨道交通、机器人、物流、测绘、高端安防、水运和工业自动化等九大产业生态圈。

9、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

10、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主要产品包括激光打标机系列、激光焊接机系列、激光切割机系列、激光演示系列等多个系列一百余种工业激光设备。广泛应用于印刷制版、电子电路、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印制电路、计算机制造、手机通讯、汽车配件、精密器械、建筑建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