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象这样的场景:下班后,感到特别疲倦。到在公交车站等车时,我们特别盼望上车后能有个位子坐一坐。车来了,很幸运,一上车就看到有空位子,只是都在公交车的一排,而且在和第五个位子上已经有两个陌生人坐好了。那么,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这样的选择有没有普遍性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使你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个人心理空间名词解释_个人心理空间名词解释人机工程
个人心理空间名词解释_个人心理空间名词解释人机工程
我们再想象一下,会场中有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10号位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这时,我们走进了会场,与这两个人互不相识,那么我们最有可能选择第几个位子坐下呢?
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一般会选择8号位子,而走进会场的第四个陌生人一般选择3号或4号位。在这里,这些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彼此不相识的,为什么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会做出几乎相同的选择呢?
心理学家发现,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位子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法则:既不会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而任由其他许多空位子空着:但同时,也不会坐的离那个陌生人太远。如果我们真的紧紧地挨着陌生人坐下,人家就会变得十分不安,有可能把身子移向另一边,甚至很有可能索性换一个位子坐,而我们也极有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
反过来,如果我们选择了离那个陌生人很远的位子坐下来,这样又有可能会无声地伤害了人家,给人以自己有地方不对劲,遭到了嫌弃的感觉。所以,我们通常选择既能给人留有一定空间,又不会对人家造成无声伤害的位子。这就是“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的原则”。
实际上,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设我们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没有什么人,这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坐在了紧靠我们身边的位子,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明明有那么多的空位子,干吗非要坐在我的身边呢?于是我们会一下子觉得别扭起来,不能再像刚才那样专心地看书了,甚至我们所有的防御系统也不由自主地启动了,那么干脆自己换了一个座位得了,省得别人在身边不自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空间,如座位、床位、办公桌……不喜欢别人侵占,有时即使的朋友去坐(占),我们也会在潜意识里也感觉别扭。即使在公共汽车上,我们也都喜欢一个人独占两个人的座位;看电影、看戏时人们不得已地坐在互相紧挨着的座位上,若空座位很多,人们宁肯到较偏的座位上就座,而不愿坐到中间与别人紧挨一起。
美国西北大学霍尔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人们交往的“人际空间”结论。
霍尔指出1英尺半(45.72厘米)的接触,是角力、调情或亲昵的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互相传递的信息,就不仅仅是靠语言,而且靠接触、微笑、身体的热度,每人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的快慢、皮肤肌理及颜色的变化等微妙的觉察。
1英尺半到2英尺(60.96厘米)是私人的空间距离。它相当于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中的个人企图维护的私人空间的大小。而这种空间——则是做妻子的可以自由自在地呆在丈夫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女人试图这样做,她就会醋意横生、大发雷霆。
远而言之,私人空间距离可延长到2英尺到4英尺(121.92厘米),基本上与人臂等长。在这个距离讨论个人问题是比较合适的。
而4英尺到7英尺(213-36厘米),则是正常的的距离。比如在办公室里,一起工作的人们总是保持这种距离进行交谈。距离可延长到12英尺(365.76厘米),一般正式会谈就保持这个距离。有趣的是,重要人物的桌子都被制作得非常大,足以方便别人和他谈话时保持上述距离。
到了12英尺以上则是公共距离,它对讲演者与听众人们之间极为生硬的谈话是较适用的。
可见,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个人空间。而这个个人空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侵犯的,但又不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女人比男人相互间站的更近些。在马路上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女性手牵着手走路,不论是两位女性自己,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觉得很正常,也很自然。她们甚至可以在等汽车时相拥在一起,抵御风寒,行人也不觉得奇怪。但如果是这样的两个男人在勾肩搭背,就会引起行人的注意和嘲笑,当然他们自己也会不舒服。
除了种族和性别在个人空间使用上有异之外,还有一些本质上的异是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们越亲密,越友好,他们就站的越近;而陌生人有可能站的较远一些。但如果一个人想和对方交朋友,他也会在谈话时离对方近一些。而如果他讨厌他的话,那他很有可能会无意识地向后挪一挪。虽然很少有人会注意个人空间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站的近还是远来判断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或彼此是否感兴趣。尽管有的时候我们会靠得很近,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喜欢有一定的空间。
同样,人们在心理上也是有一个距离的,一个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也是不容侵犯的。的电影明星,美丽动人的嘉宝曾叹息说:“他们不让我单独呆着。”这是名人在私人空间遭到侵犯时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许多名人都有这种苦恼,众多的追星者们使明星们无法过他们想过的生活。其实,不仅是名人有这种对于私人空间的需求,平常人也会有私人空间被侵犯时所产生的苦恼。
人是性的存在物,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必须过生活,必须与他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交往。有时候,人只有在人群中才感到安全,才有一种归属感。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与人交往时,即使是在集体生活之中,人们仍然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天,藏着一些秘密,有些是鸡毛蒜皮,但有些也许真的不可告人。除了一两个朋友外,我们常常不希望太多的人了解自己的隐私,就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也会注意不要把一个的“我”给对方。
其实,我们留有心理上的个人空间,同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别人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我们如果是个十分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也许那个人会十分崇拜我们,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个普通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我们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失望,甚至由于他人把我们看得太清楚,发现了我们太多的缺点而不喜欢甚至厌恶我们。
所以说,当别人太了解我们时,也许正是我们失去魅力的时候。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喜欢,而又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有缺点,有不足,所以我们通常的情况下不希望被别人过分了解。通常男人比女人的自尊心、虚荣心强得多,所以我们看到常常是女人更爱说知心话。
长期以来,许多人总以为朋友关系,越是能达到双方都各自愿“把对方的一切都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去”的地步,就越是亲密、正确。殊不知,在走向这一“亲密关系”的路途上,是有许多险情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朋友之间原先的关系是简直到了亲密得不能再亲密的地步,谁知陡然翻脸后,竟变成了比仇人还仇人的状态。
当然,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没有的意义,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小和我们对侵犯的反应取决于特殊的环境。在马路上,即使行人很多,空间很小,我们也不会在乎别人是否离自己太近,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事。
相反,如果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别人都留有很大的空间,总像是在躲着我们,此时我们就却会觉得不安,并且希望与人能够亲密地交谈,友好地接触。确实,人们都需要个人空间,但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这个空间那么敏感的。
个体心理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个体心理来造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个体心理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
个体心理的意思
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和把握在管理活动中个体行为的原因,进一步预测和控制个体的行为,充分挖掘个体的潜能,激发个体工作积极性,使个体心理和行为符合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科学化。
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资讯加工的过程。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资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资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粗细等。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一以及其联络和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摸到一件轻软的毛衣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心理造句欣赏
1. 个体心理学在会上受到重视。
2. 个体心理咨询时间累计3000小时以上。
3.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切关联的。
4. 次年,他创办了个体心理学刊。
5. 挫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6. 没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就没有基础。
7. 从事个体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8.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
9. 人的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10. 14年他创办《个体心理学杂志》。
11. 曾主持召开五次个体心理学会议。
12. 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
13. 个体心理学学会每3年举行一次会议。
14. 个体心理治疗的复杂性
15. 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
16.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
17.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18. 所以他似乎又把群体心理还原为个体心理了。
19. 个体心理素质培养与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20. 在心理学中,是指人的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
21. 从个体心理研究的角度进行阐释,对更切实地体认李煌词的深层指归,更深入地认识李煌词的艺术价值不无益处。
22. 健康的自尊感与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相联络,在个体心理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结论:内高班学生对来上海上学普遍抱积极心态,大多数没有语言交流困难和文化适应困难,家庭动力学特征对于个体心理特征影响明显。
个体心理造句精选
1. 故事本身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2. 不过,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
3. 个体心理咨询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谈话中的应用
4. 的个体心理学。
5. 高中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个体心理影响机制研究
6. 个体心理发展在研究的初期,兴趣仅集中于儿童。
7. 而且,他忽略个体和群体、个体心理和心理。
8. 自19世纪末以来,对个体心理发展开始了科学研究。
9. 个体心理的实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10. 4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11. 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者是奥地利学家阿德勒。
12. 艾里克森的生命回圈把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3. 在心理学中,型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倾向。
14. 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
15. 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个体心理展所必须阐明的问题。
16. 有些心理问题具有阶段性,当个体心理成熟后会自愈。
17. 20世纪初,霍尔把进化论运用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学说上。
18. 情绪理论在冯特的个体心理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9. 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
20. 可见,支援与否,对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影响很大。
人的心理空间尺度:1、密切距离:0—0.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互相体验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
2、个人距离: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
3、距离:1.20—3.60m这时相互接触已不可能,由视觉提供的信息没有个人距离时详细,其他感觉输入信息也较少,彼此保持正常发音水平。
4、公共距离:3.60—7.60m或更远的距离,这是演员或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距离。
情绪,人格,年龄,性别,文化,相似性,地位是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视觉环境直接影响居住者的情绪,舒适感等等~
只要生活在群体中,人人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人总是把它随身携带着,谈话时维持它,将自己安置在适当的位置”。关于个人空间的大小及具体形状,存在一些争议。霍尔认为是球形或环形。后来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有些人的背后区比前胸区要大一些,而另一些人的前胸区比背后区大一些。1978年,海达克提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个人空间有一个纵向轴,脚周围所需空间比头周围要小一些。
根据已有的研究,个人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个人空间具有可变性,即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对空间的需求不同。如一个人在同熟人谈话时会比同恋人谈话时对个人空间需求大,而同一个不太熟悉甚至陌生人谈话又比同熟人谈话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大,同一个有敌意的人谈话又比同不太熟悉的人谈话所需个人空间大。个人空间大小的变化还受到环境和场合的影响,例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个人空间变得非常狭小,几乎不存在;而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场合,个人空间就变得比较大。
其次,个人空间具有文化上的异。有些学者指出,的个人空间相对小一些,而人的个人空间相对大些。
再次,个人空间具有区域性,即根据人际亲疏关系划分出人际距离。霍尔将这种人际距离划分出四种区域:亲密区(50cm以内)、个人区((50-125cm)、社交区(125-350cm)、公共区(350-750cm)。
亲密区:人们像保护私有财产一样保护着这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只允许非常亲密的人进入。在亲密区,各种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共同接受和传递信息。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会放弃对自己亲密区的。如在非常拥挤的公交车及公共场合,人们挤来挤去,互相侵犯亲密区。这种情况下,个体通常会尽量不去看紧贴自己的人,回避面对面的目光接触,并在潜意识里将对方视为“非人”,同时收敛自己的面部表情,漠然处之,以尽量避免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个人区:这是一般熟人的交流区,同学、同事一般朋友谈话时基本保持在个人区内,因此它又被称为“谈话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们的举止、交流比较随便,但总有所克制。若在这个区域内高声谈话,会使人感到别扭和没有礼貌。
社交区:这是相识但又不太熟悉的人们从事交流活动的范围。以这种人际距离进行交往的双方,彼此关系不再是私人性质,而是一种公开性的交往。
公共区:它包括所有类型的公众交流,如演讲、法庭辩论等。在这个区域内,讲话声音一般较为洪亮。
我们了解了个人空间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调控自己的行为和了解他人的行为,不要轻易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或者说给他人留有余地,做到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
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物理空间是实实在在的,有一定尺度的几何空间,可以客观测量的.
心理空间是人的一种心理容量,是无形的.例如常说某人的肚量大,是指思想能够放开,想得开.而不是肚子很大.
物理空间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三维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相对固定的。心理空间是反映现实空间并加入自己想象组成的心理空间,那是存在于自己想象之中的,只能感受到,随个人思想可大可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